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朱旭和日本影迷
2019年01月04日14:39  

老藝術家朱旭先生駕鶴西行,熟悉他的人紛紛撰文悼念。筆者“認識”朱旭先生多年,先生卻未必記得筆者。這裡記述一件小事,追憶先生風採,向先生致敬。

1995年,日本放送協會(NHK)與中國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了一部電視連續劇《大地之子》,劇本根據日本女作家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抗日戰爭結束后,遺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戰爭孤兒鬆本勝男(后改名陸一心)被中國人收養的坎坷經歷與成長故事。朱旭先生在劇中飾演主人公的中國養父。同年11月,作為二戰結束50周年和NHK成立70周年的紀念作品,首次在日本電視台播出,大受觀眾好評,其后屢次重播。由於在劇中以精湛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朱旭先生榮獲日本廣播文化基金會頒發的最佳男主角獎和NHK頒發的“銀河獎”,(據說這是第一次授予外國演員)朱旭先生也因此成了許多日本觀眾心目中的明星。

1996年初,家姐從日本回國探親,幾位日本朋友隨她同來中國旅游觀光。路上又談起《大地之子》,談起朱旭先生。家姐隨口說了一句:“你們如果想見朱先生,我可以聯系一下。”日本朋友聞之驚喜,紛紛要求前去拜訪。

家姐之所以“隨口一說”,是因為想起了叔叔張瞳。張瞳也是北京人藝演員,(曾在話劇《茶館》中飾演大小唐鐵嘴、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飾演劉書友等角色)與朱旭先生同為人藝建院之初的“元老”,同住史家胡同人藝宿舍,更多年同台演出——《駱駝祥子》中朱旭飾演二強子,張瞳飾演曹先生﹔《蔡文姬》中朱旭飾演左賢王,張瞳飾演曹丕﹔《左鄰右舍》中朱旭飾演李振民,張瞳飾演賈川,《咸亨酒店》中朱旭飾演阿Q,張瞳飾演孔乙己……我們自幼就常常跑到北京人藝后台看排練或“蹭戲”,因此“認識”許多人藝老演員。家姐覺得,讓日本朋友多接觸一些中國人是好事,見一見朱旭先生恐怕也不難。她打電話給張瞳,很快回復,就一句話:說好了,你們去吧。

1996年2月19日,中國丙子年正月初一,一行來自東瀛、素不相識的客人冒然走進了北京朱旭先生的家門。上樓時,看到樓道裡堆放著各家雜物,遇到電梯發生故障,日本客人不免驚詫:朱旭這樣的“大演員”居然住在這樣的環境裡?!

門開處,朱旭先生笑瞇瞇地迎接客人,一如觀眾熟悉的模樣。客人又一次驚詫了,有人脫口而出:“天啊!和電視劇裡的父親一模一樣!只是沒有了假發。”朱先生夫人宋鳳儀把大家引入客廳,茶幾上早已擺滿了各種小吃,豌豆黃、京糕條尤具北京特色。中國人過年濃濃的喜慶氛圍給這次拜訪增添了融融暖意。

話題自然從《大地之子》說起。井口浩子說,過去只是通過教科書知道日本的戰爭孤兒問題,看了電視劇,我強烈地感到,那些至今還沒有正確認識那場戰爭的日本人,真應該感謝中國人。朱旭先生聽了,頻頻頷首,並說:“現在,許多了解了日本過去侵略中國、犯下罪行的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已經有了共同的認識。”有人問他,與日本演員合作感覺如何?朱旭先生說,“日本人工作認真,計劃縝密,工作效率高,無論演戲還是做其它事,都很為對方著想。”說到拍攝中的一些小插曲,朱旭先生的說話方式、語氣、神態,不時引起日本客人的輕聲贊嘆:真是平易近人啊,簡直和電視劇中那位和藹、慈祥的父親重疊了呀!

一位叫做原的客人斗膽發問:日本媒體報道,說您曾經口吃,是真的嗎?朱旭先生坦然道,是的。我曾經口吃。原本我是負責舞台燈光工作的,有一次臨時“救場”上台演出,導演發覺我也能演戲,要我說話慢一點,別著急﹔念台詞鬆弛些,別緊張,就能克服口吃。我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關於這段“佳話”,還是朱先生夫人的解釋最“權威”:朱旭是以舞美隊管燈光的身份來到團裡的。“聽說是有一次電燈壞了,他給鼓搗亮了,人家就認為他懂電。抗美援朝時,劇院排練一出諷刺美國兵的戲,需要一個演美國兵的演員,而演員隊恰恰缺少一個大高個兒、大鼻子、大嘴的演員,就從燈光組把他借來了。隻有三四句台詞,但他挺出彩兒。導演夏淳和歐陽山尊就問他願不願意來演戲?他說我結巴……后來因為這個,他每天練繞口令。”現在想來,朱旭先生一向說話慢條斯理,親切自然,固然是他儒雅、謙遜的本色,但恐怕也與他當年為了克服口吃所做的努力不無關系。

大年初一的一次冒然拜訪,雖然來去匆匆,但日本朋友都非常滿意,井口浩子回到日本,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當地報紙上。她寫道:“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滿懷著愛,把本是敵人的孩子撫養長大,恐怕隻有中國人才能做到。”最后,她更感慨地寫了一段話:“我在中國遇到的‘大地之子’,雖然也有各自的煩惱,自己的國家也有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因物質極大豐富且環境過於和平而變得麻木了的日本人所沒有的、讓人感到溫暖的東西。”( 文、圖 / 張 刃)

來源:《海內與海外》雜志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