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尋訪馬克思故裡
2019年01月04日14:39  

位於盧森堡、法國和瑞士邊界地帶的德國特裡爾,是一個隻有10萬人口的小城,卻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8處古建筑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比如具有童話色彩的特裡爾主教堂、因風化形成的黑黢黢的“黑城門”以及凱撒浴場等。但是探尋思想巨星的升起之地,才是我特裡爾之行的主要目的。這裡,是馬克思的故鄉。

馬克思故居紀念館位於特裡爾布呂肯大街10號,我們第一天趕到的時候,已是當地夏令時的17:55分,錯過了最晚入門的17:30時間。但已感受到了馬克思故鄉在“馬克思年”的氛圍:一進“黑城門”,遠遠就看見附近牆壁上的印有馬克思頭像的馬克思年的大幅宣傳畫,路過中央市集廣場書店時,櫥窗也擺有馬克思及關於馬克思的書籍,店裡還有一些關於馬克思的紀念品,從坐像到光盤,從紀念章到T恤,從明信片到旅行杯,還有一種在酒瓶上飾有馬克思頭像的“馬克思葡萄酒”……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他的故鄉在這一年中,要舉辦600多項紀念活動。馬克思不僅是故鄉的驕傲,如今也已成了故鄉的名片。其實,世界上不論崇尚哪一種意識形態的人,都會承認,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和經濟學家。

第二天一大早,趕在大批游客到來之前,我們又來到了馬克思故居紀念館。這是一幢典型的18世紀巴洛克式民居,黑瓦白牆,黃綠色的窗沿、綠色的百葉窗、白色的窗框,大門右側有一銅制的馬克思頭像,寫著: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誕生在這所房子裡。凝視著那飽滿的額頭、突出的眉骨、深邃的目光和濃密絡腮胡子的側像,我在心裡說,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我們這一代最杰出的頭腦”了,這棟寓所就是那顆熠熠生輝的思想之星升起之地了!

一樓,原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現為紀念館的接待室及展室。右側靠外一間售票、出售紀念品。左側兩間是介紹序幕和馬克思生平的繪畫、圖片展。其中,靠外臨窗的那間,曾是馬克思父親做律師時的辦公室,據說,他是一名持自由主義觀點的律師。

二樓有五間房,第一展室原是馬克思父母的臥室,臥室有一個小套間,也就是二樓臨街最西頭的那個房間,馬克思就出生在這裡。二樓主要分兩個區域:著作區和1939年以前的影響區。在著作區,有馬克思與恩格斯工作、生活的圖片和文獻,有《共產黨宣言》的最早版本、早期譯本及重要版本,有馬、恩簽名贈友人的書籍,還有馬克思的手稿和書信。在一個玻璃展櫃前,我不由得駐足而觀:眼下,就是《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的版本!它出版於1867年9月。泛黃的紙頁告訴我們,150多年前馬克思所思考的哲學批判與政治經濟學批判雙向建構的結晶,依然在向世界傳遞著信息,馬克思依然活在他研究人類社會和人類解放的大思路之中!在馬克思曾經坐過的沙發椅旁,我靜靜地站立,默默地體味著時間的流逝,但又依稀感覺到偉人並未走遠。

三層有三間房子,展出的是馬克思的思想於1939年以后,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及反饋,有一張世界地圖,上面用紅、黃、橙、棕4種顏色標注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及程度,還有許多關於中國的照片。

一樓后有一個小花園。正面中間,矗立著一人高的馬克思半身銅像,旁邊則種些據說是馬克思及家人喜歡的石竹、風鈴等花花草草,還有一棵開滿了淡黃色小花的椴樹﹔一人高的融合了流行藝術和抽象藝術於一身的馬克思全身雕像站在正面左角﹔小院背面,牆上攀著五葉地錦,一幅黑底紅胡子馬克思畫像從綠植的枝蔓中顯露出來,與正面的馬克思半身銅像默默地對視。

呼吸著德國夏天清新的空氣,我在想,馬克思的一生都在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奮斗,后被他的祖國驅逐,成為一名無國籍的政治難民,1883年3月14日,貧病交加地在倫敦家中的安樂椅上悄然辭世。臨終,他想過他的來處嗎?對自己的故鄉是愛還是恨呢?

現在的馬克思紀念館,是1928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以近10萬帝國馬克從私人手中買下的,改建成了馬克思、恩格斯紀念館。1933年被德國納粹佔用。1947年5月5日,故居回到了德國社會民主黨手中,並得到了國際基金會的支持,被辟為馬克思故居紀念館開放。

出得馬克思故居紀念館走不遠,於今年馬克思生日那天揭幕的馬克思雕像,在凝視著兩百年前馬克思誕生的地方,雕像是中國捐贈的。而這尊雕像廣場對面的街上,就有馬克思另外一所故居——西梅昂大街8號,現在是一家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商店。

在這裡,馬克思住到高中畢業,在離開特裡爾那一年,他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擇業時的思考》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夠為人類造福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付出﹔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洒下熱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理想主義充盈的青年,而事實上,思想巨匠也在用一生踐行著他的青春抱負。在這條街上,風兒知道,雲兒知道,光陰也鐫刻了馬克思與少年女友燕妮的“青梅竹馬”的故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馬克思重新得到世人重視,在德國兩家大媒體主辦的評選中,馬克思被評為"德國最偉大人物"。在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10位“千年最偉大思想家”評選中,馬克思位居第一。在知識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正在重新成為學者們的研究對象,與今天全球化條件下的資本主義進行比較和對照,一些西方學者發現,至少到目前為止,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描述還是正確的。馬克思曾認為資本主義在完全充分發展之后,就會在其自身的發展中走向消亡。這一消亡究竟意味著什麼,如何消亡,也是很多學者所關注的。

我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學者,但也關注馬克思。因為他直接間接地影響了世界上多少人的生命軌跡啊!我們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響,不僅影響到頭腦,也影響到生活,不僅影響到生活,還影響到生命質量。而且,這個影響還將繼續下去……關注他,就是關注我們自己的意識形態,就是關注我們的生命狀態。

雖然從馬克思故居紀念館中,也能隱約窺見一些思想之光,卻並不能給我某些疑問的答案。我仿佛聽見馬克思在說:要讀原著,莫將我的理論教條化,我的思想是鮮活的﹔莫將我的理論宗教化,我是人不是神﹔莫將我的理論片段化,使有些人斷章取義借我的名字行使不義之舉。我播下的可是龍種,但願收獲的不是跳蚤!( 文、攝影 / 王 蘭)

來源:《海內與海外》雜志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