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新西蘭華人張漢華:
牽線新中友誼的“操心人”(僑界關注)
2018年12月25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張漢華微信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她是文藝的,隨性的,愛自由的。中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越南、柬埔寨……雖已年過花甲,但她依然沒心沒肺地滿世界“瘋跑”,品茶交友看世界,學習玩耍兩不誤。

了解張漢華的人都知道,她愛操心、敢拼搏、自信樂觀。自1992年移民新西蘭后,她靠著愛拼敢闖的韌勁兒在當地扎下根來。同時,她始終心系桑梓,矢志不渝傳播中華文化。新中商會主席、新西蘭華夏文化藝術協會聯合主席……角色轉換之間,張漢華坦然迎接挑戰,專注享受過程,見証華社變遷,促進新中交流。

說走就走 “出走”半生

1992年,改革開放事業正在中國大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國人對斑斕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這一年,一檔電台節目裡有關新西蘭的報道,猶如一顆石子,在張漢華平靜的公務員生活裡激起了漣漪。

“我看到了原來生活還可以這麼不同,這麼隨性。”正是在這一年,張漢華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國內安穩的生活,到新西蘭闖闖看。

“我雖是凡夫俗子,但皮囊下卻有一個不安分的靈魂,我喜歡向新世界發起挑戰。”張漢華笑著回憶。放下一切,說走就走,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搬到新西蘭惠靈頓,她開始了在新西蘭的尋夢之旅。這一“出走”就是半生。

理想總是美好的,然而萬事開頭難。身處異國他鄉,既要排解鄉愁,也要面對實際困難。

“當時為了生存,我住著三人合租的公寓,干家教、在餐廳打工,很苦很累,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摸爬滾打,像 ‘摸著石頭過河’,孤獨和焦慮如影隨形,但我要為自己選擇的路咬牙堅持。”打工的同時還得學習,張漢華回憶說,“那時候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須記50個英語單詞,走路吃飯都帶著隨身聽。”

“最大的挑戰還是文化差異,應對挑戰最好的辦法是融入當地社會。”張漢華的自信樂觀幫了不少忙,“我是移民團體的一分子,沒什麼好怯場的,華人的智慧和勤奮,完全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所有困難。出國兩年,我就完全走進新西蘭人中間去。當時雇我打工的餐廳老板對華人態度不友好,我還和他激烈爭取過員工權益呢!”

個人勤奮加上新西蘭相對寬鬆包容的社會氛圍,讓張漢華的異國生活逐漸起色。1995年,張漢華的丈夫帶著孩子到新西蘭,一家人團聚,從此在新西蘭扎下根來。

艱苦創業 推介中醫

張漢華的丈夫畢業於國內醫學院中醫專業。1996年1月,在惠靈頓的商業步行街——古巴街上,一家叫“維康堂”的中醫診所開門營業,張漢華夫婦從自己最熟悉的行當——中醫開始,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創業前我們做了些調研,之前也有老僑開過中醫診所,但是最后都無奈關張了。”張漢華介紹,彼時,中醫在新西蘭並沒有太大市場,當地人對中醫的概念也不太清楚。

張漢華和丈夫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市場不成熟,也沒有足夠經費作廣告,張漢華夫婦便制作了關於中醫的小冊子,挨家挨戶發放。發的冊子多了,有人走進了診所嘗試中醫治療,而丈夫伍俊也憑借著精湛的醫術,逐漸樹立起良好的口碑。

“病治好了,患者走出診所就會跟他人推薦,而當地人往往信任醫師或朋友的推薦,這對我們打響知名度很有幫助。”採訪間隙,張漢華拿出新西蘭當地報紙上有關“維康堂”的報道向我們展示。

踏實經營的同時,張漢華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讓新西蘭人理解中醫,接納中醫。

“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如今盛行回歸自然的理念,正在找尋多樣的醫療辦法。中醫完全可以成為西方人診療的一種選擇。”但是,要讓當地人接受中醫,就要講好中醫的故事,除了要有好的內容,張漢華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講述方式,“當時,我做了很多宣傳文案工作,把中醫的理念、有關針灸的原理介紹給新西蘭人”。

“我們一邊開診所,一邊給當地人普及針灸知識,推薦中醫療法,希望針灸學校的學員們學到的不僅是針灸知識,還有背后的中國文化。”張漢華說。

踏實行醫,耐心講學。22年的堅持讓“維康堂”成為了古巴街上中醫診所的“老字號”,也讓中醫在新西蘭扎根發芽。如今,在新西蘭,開中醫診所、學習針灸推拿的人越來越多了。

心系桑梓 牽線搭橋

2006年9月12日,新西蘭國會大樓,張漢華以首任主席的身份宣布新西蘭“新中商會”正式成立。

“做新中商會主席近9年,有幾件事我很自豪。一是見証了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二是中新建交35周年、40周年時,我們在新西蘭國會、總督府組織了許多紀念活動。”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造福了兩國人民,但在談判中,雙方企業就條款細節產生了分歧,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張漢華回憶,這種分歧是由兩國的文化和思維差異引起的。

“那時候,我做了許多調查問卷,針對新中兩國之間存在的疑慮作出解答,為雙方提供參考借鑒。”張漢華調侃道,“那會兒我就像是兩國企業的媽媽,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4月,中國與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新西蘭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自貿區的發達國家。張漢華也為這項成果備感自豪。

張漢華認為,文化上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在推動國家間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讓新中兩國增進交流,實現民心相通,她思考著,也努力著。

2015年,張漢華卸任新中商會主席職務。同年5月,她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發起成立新西蘭華夏文化藝術協會。

“2018年2月,我們在新西蘭上哈特市圖書館舉辦農歷新年慶祝活動,其中一個環節是邀請母語為英語的觀眾上台學說中文祝福語,大家熱情高漲,氣氛可熱烈了。”張漢華介紹,成立3年來,華夏文化藝術協會組織參加新西蘭慶祝農歷新年活動、承辦新西蘭特色“中文周”的演出,為新西蘭人了解中華文化打開了一扇窗戶。

如今,無論是新中商會還是新西蘭華夏文化藝術協會,工作都日臻成熟。“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對海外華僑華人的事業越來越重視,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褪去了曾經“說干就干”的沖勁兒,花甲之年的張漢華卻依舊沒少“操心”。

現在,她關注的是傳承。“我的兩個孩子都會說流利的中文,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的認真努力,讓中華情在一代又一代新西蘭華僑華人中傳承下去,把傳播中國文化真正做到實處。”(賈平凡 吳虛懷)

(責編:段晨茜、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