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選登】“你眼中的中國”
2018年12月10日09:04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僑聯“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選登

編者按——1978年,中國歷史翻開了不平凡的一頁。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吹響了中國經濟騰飛和民族復興的進軍號角。時至2018年,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偉大征程。40年來,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在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始終與祖籍國同頻共振,息息相通,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為展示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與改革開放同行過程中的個人經歷與家國情懷,中國僑聯開展 “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在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大家踴躍參與,積極投稿,講述個人親歷親為的海外求學、回國發展、投資興業、為僑服務等歷程。現選出部分優秀征文發布,以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互動交融的豐富歷史畫卷,以此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你眼中的中國”

——菲律賓學生“教”我如何講中國故事

王萌

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漢語專業學生參加“漢語橋”選拔賽

偉大的教育家孟子留給我們這樣一句話: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原意是說善於教射箭的人隻做躍躍欲試的姿態而並不把箭射出去,以便學習的人自己去觀摩體會。啟發我們教導學生的時候應該如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發箭,引導卻不代庖。這種傳承千年的教學理論在我的實際課堂教學運用過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那麼,何為弓,何為箭?教師如何把握引導的度,如何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呢?我跟大家分享我在菲律賓教學中的故事。

作為大學選修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性急的我在剛開始教課階段,一味千方百計想盡各種辦法讓我的學生學習各種漢語知識,我准備了很多資料備課,想盡所能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可是半學期下來,我發現效果事倍功半。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滔滔不絕地講,他們死氣沉沉地聽個一知半解。我課上得吃力,學生的反應也不是那麼強烈,缺乏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的問題依然根深蒂固。后來,我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去做以“CHINA IN YOUR EYES”為主題的文化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然后推選出代表在全班報告成果。這一次,我站在學生的角度傾聽了他們眼中的中國,我從一個“輸出者”轉變為“輸入者”﹔這一次,我看到了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習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的精彩﹔這一次,我感受到了他們真正想要了解的知識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憧憬與期待。

菲律賓本土教師學習中國樂器葫蘆絲

首先,他們的選題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眼花繚亂的《行走在中國》儼然是一個小型的旅游節目,帶領著我們徜徉在美麗的中國風光之中,開闊了在場每一個人的眼界,也勾起了學生們對中國大好山河、名勝古跡的無限向往﹔令人回味無窮的《中國美食》把課堂的積極性推向了高潮,琳琅滿目的中國美食圖片惹得大家味蕾猶如滔滔江水噴涌而出,曾經學過的句子“我餓了”用得恰到好處。

其次,學生的表現讓我不得不拍案叫絕。“《三國演義》”的展示中,學生不僅道出了對書中各位英雄人物的熱愛與崇拜,更讓我刮目相看的是有理有據地闡述了自己對其中一位英雄關羽的評價﹔一首歡快喜慶的中國歌曲《新年好》拉開了《中國新年》的帷幕,主講者用美妙的歌喉輕鬆自如地吸引了班裡所有的聽眾,她用活潑俏皮的語言講述了“年”的來歷,我想關於“新年”這樣一個有趣的神話故事,很容易就能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了。《中國筷子》的介紹中,學生干脆來個實際與理論相結合,拿著筷子的實物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有趣的筷子夾黃豆的比賽更是進行得激動人心,有的輕鬆自如夾起一顆黃豆洋洋自得,有的著急得滿頭大汗也無濟於事,惹得在場所有人都捧腹大笑,我的課堂儼然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再次,學生獨特的視角,讓我認識到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中國功夫》不僅帶給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同時少林寺嚴格艱苦的受訓體制也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中國體操》從受訓者孩子們的角度,了解到他們的心聲,看到了冠軍光環的背后他們所付出的艱辛與痛苦為常人不能想象,關注他們獲得喜悅的同時,學生們引導我開始關注這些受訓者遭受的痛楚。

最后,演講者與聽眾的交流互動,各種有趣的激烈問答,形式多樣,各顯神通,我的漢語課堂氛圍不由自主地活躍起來,熱鬧的氣氛此起彼伏。精彩之處有學生們發自內心的鼓勵和掌聲,幽默之處有他們情不自禁的歡聲笑語,心酸之處有大家對現實問題的疑惑不解及獨立思考。看到這樣活躍而有生命力的課堂,我突然愛上了這群膚色語言生活背景各異的孩子們,也愛上了我的漢語課堂,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換位思考,學會了怎麼樣去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而不僅僅隻會做夸夸其談的傾訴者。

課堂之外,我還組織大家一起討論了各組的話題,然后把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形成了文字。我一篇一篇仔細閱讀,從學生們的字裡行間讀出了他們對神秘古代中國的好奇與探索,讀出了他們對近代中國社會的思考與分析,讀出了他們對現當代中國無盡的遐想和期待。讀著他們對中國的崇拜與渴望,讀著他們的肯定與贊美,我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驕傲感早已溢滿了心窩。

僅僅只是學生的一句——我想學漢語,我想去中國,我的起步漢語課算是順利開始了。有了這樣美好的開頭,漢語這朵初生的花蕊,將會繼續在這片歡樂而肥沃的土地上恣意綻放,翩翩起舞!

(作者系王萌,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任漢語教師,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美國明尼蘇達霍普金斯西中學擔任中文課教師及美國社會學科教師)

菲律賓教育部組織本土教師進行漢語培訓

(責編:邱王紫藤、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