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選登】上海科技京城的變遷
2018年12月07日09:04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僑聯“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選登

編者按——1978年,中國歷史翻開了不平凡的一頁。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吹響了中國經濟騰飛和民族復興的進軍號角。時至2018年,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偉大征程。40年來,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在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始終與祖籍國同頻共振,息息相通,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為展示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與改革開放同行過程中的個人經歷與家國情懷,中國僑聯開展 “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在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大家踴躍參與,積極投稿,講述個人親歷親為的海外求學、回國發展、投資興業、為僑服務等歷程。現選出部分優秀征文發布,以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互動交融的豐富歷史畫卷,以此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上海科技京城的變遷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郭凱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持續增長,科技成就更加惠民,人民的生活更有獲得感。

我從2002年8月起擔任了上海科技京城新聞中心主任,創辦了《上海科技京城報》,親眼目睹了科技京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科技京城的變遷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縮影。

上海科技京城位於北京東路668號,由兩棟高32層的商務樓和中間9層樓的中央商場組成,佔地面積2.385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6萬平方米。東臨外灘,西連人民廣場,背靠蘇州河,面向南京路步行街和福州路文化街。如今已經成為“城市中硅谷”的科技京城,浸潤著大上海繁華的商貿歷史和悠久的海派文化。但30年前,這個地塊被稱之為“六街坊”,也和現在周邊的其他建筑群一樣,聚集著低矮且沒有衛生設施的平房。由於年久失修,滿眼望去都是“破、亂、差”。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這個“六街坊”成為上海市第一個“批租”出去的土地,黃浦區也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爾后,“六街坊”地塊通過幾年的動遷、設計、建設,於1996年建成了目前這個“雙塔星座”的模樣,當時取名為“外灘京城”。

科技京城全景

外灘京城進入運營階段后,由於當時是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還不夠活躍,市場環境也沒有完全成熟,所以這個高品質商務樓的出租率並不高,效益也不太好。面對嚴峻的經濟壓力,決策者們開創性地在商務樓裡注入了“科技含量”。1998年,“外灘京城”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為“上海科技京城”,並引入上海市科委、黃浦區科委等職能部門聯合設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孵化基地”,有效地帶動了科技京城成為“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爾后,“國家星火計劃”、“江浙滬”國家863專家組相繼入駐。隨后,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上海市成果轉化服務中心、上海市產權交易所、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公室等機構也紛紛入駐京城。科技京城迅速成為上海市中心城區內唯一一家高科技創業園區,成為遠近聞名的“頭腦之都”。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科技京城已形成了“一園多基地”格局和各項配套服務體系,吸引眾多創新創業人群齊聚科技京城。據統計,科技京城現有各類公司、企業2000余家,大部分企業從事高科技研發和電子元器件貿易。其中涉僑企業總數150余家,涉僑人士200多人。已成為一個高學歷、高技能、高薪酬“三高”從業人群的聚集地。

為了打響品牌,提升上海科技京城的知名度,2002年科技京城成立新聞中心,創刊《科技京城報》,拍攝電視宣傳片,設立網站,對科技京城進行了全方位的立體包裝和宣傳。2004年9月,上海市第一家商務樓宇“兩新”黨組織又在科技京城成立﹔2005年,上海市第一家商務樓宇工會、共青團、武裝部等群團組織也相繼成立﹔2007年12月,上海市第一家商務樓宇基層僑聯組織成立,開啟了科技京城為廣大白領新僑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模式。

組織的成立,機制的制定,為上海科技京城經濟的騰飛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07年,注冊在上海科技京城的企業稅收首次突破億元,達到2,56億,成為黃浦區第一個“億元樓”企業,此后上海科技京城的稅收逐年遞增,2016年達到10.8億元。

上海科技京城群團服務站——京城驛站,一個為樓內白領新僑服務的綜合機構,極具律動活力。而“僑之家”的溫馨,更讓新僑人士愛上了她。京城驛站“天天有活動,周周有精彩”,線上線下報名秒殺。周一有東方舞,周二有梅園交友和心理咨詢,周三有太極拳興趣組,周四有白領課堂——其中包括阿卡貝拉體驗、咖啡文化之旅、筆生蓮花小楷、齊紈素扇、藝術插花、茶藝文化、油畫等各種課程。充滿愛心的京城白領們還積極參加不定期的慰問孤老和公益演出等活動。

科技京城效果圖

京城驛站是有溫度的。始終堅持服務僑胞,廣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既用心“自轉”,又同心“公轉”﹔既打親情牌,又打組合拳。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服務於僑界群眾。

2014年科技京城僑之家榮獲“上海市僑聯企業特色僑之家”稱號﹔2015年榮獲上海市僑聯系統先進集體。

2007年12月20日,科技京城僑聯代表受到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同志的親切接見﹔2015年7月13日,科技京城僑聯代表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央委員、中國僑聯主席林軍等領導接見。2017年10月31日,剛剛當選的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便調研科技京城僑聯,對科技京城僑聯工作者和1+2+4工作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並為南京東路街道黨工委“黨建帶僑建”所取得的成績點贊。在2018年8月的“全國第十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黃浦區僑聯榮獲“全國僑聯系統先進組織”,上海科技京城僑聯主席張國年榮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

上海科技京城的變遷,就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進入新時代,貫徹新思想,要有新作為。基層僑聯肩負著光榮的使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定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郭凱系上海科技京城僑聯副主席)

(責編:邱王紫藤、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