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前所未有的“出游大格局”
2018年11月20日08:44  來源:中國僑聯

許多人抱怨節日出游到處是人而寧願宅在家中,作者卻在如織的游人中體會到了難得的親密無間與陌生人之間善意的交流。由此想到,游,則活﹔人,活的是心情﹔國家,活的是人氣。

假如你用射電望遠鏡觀測茫茫宇宙,或是乘坐宇宙飛船翱翔太空,你會看到萬千星斗游弋的壯觀景象……而我們居住的星球上的萬物同樣遵循這樣一個天地法則:秋日萬裡長天的雁陣,春天大海洄游的魚群,熱帶大陸數千公裡遷徙的角馬,長距離移居的寒帶馴鹿……

正所謂——游,則活。

看吧,我們的“國慶節”七天長假,中國數千萬、甚至數億人的短距離、長距離的出游,或是老、中、青、少組合的闔家出行,或是夫妻、情侶結伴的二人游玩,或是發小、同窗聯絡的集體遠足﹔或謁“岱宗”登頂遠眺,或覓“西子”徜徉湖畔,或到長城做一回好漢,或瞻“碑林”回望長安……那是怎樣的一個人頭攢動、心亦跳動的“讀萬卷(華夏歷史)書,行萬裡(中國復興)路”的美好體驗呢?即便是企鵝翹首一般眼巴巴列隊等候進入景點,恐怕也在所不辭。況且,天南地北的老板商家更是喜不自勝,迎來送往、杯滿缽盈,早忘了晝夜連軸的辛勞導致嗓音嘶啞、腰酸背疼……而都市與鄉野之名人古跡、山川勝地,再也不必忍受那“門前冷落車馬稀”的蕭條與寂寞。

旅游,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無煙工業,它為交通、運輸以及整個第三產業助力。它拉動經濟、激活市場、促銷商品、增進物流,隻要旅游業保持興旺發達,社會經濟就不會一潭死水,既是人們口袋中有足夠消費能力的表征,又是社會運轉中有相當繁盛動力的體現。

這幾天,我就近在自己的家門口游樂。走在首都北京金街——王府井步行街上,也來到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什剎海岸邊。但見游人摩肩接踵,市聲嘈雜一片,眾多行者雖步態疲憊而難掩神情歡愉,風塵仆仆卻照樣一臉陽光燦爛。我和他們幾乎是身貼身地擁擠在一起,有時不免后腳跟踩上前鞋幫,彼此相視一笑,並無齟齬,隻覺得親密無間的難得,至少在我是這種感覺。偶爾,會有孩童那一張無比天真的雙眸,格外好奇地觀看我夸張的一頭雪白卷發,並發出驚訝的呼叫……有小伙子善意地調侃:“內馬爾(巴西球星)也出來玩了……”﹔有的則干脆直呼我為“愛因斯坦!”我看到荷花市場的游船碼頭前,排起了購票的長蛇陣,心想,平時也要兩三百元劃一小時的游船,逢著節假日又該怎麼收費呢?但是,什剎海之前海、后海的水面上,早已經是“舳艫”林立、櫓聲欸乃,船艙裡歡聲笑語、人隨船飛。隨著金色秋風徐徐飄來,就連一池碧波所涌動的漣漪,看上去都是美滋滋的……身邊的朋友對我說:“你就看這潮水似的人吧,不用多,每個人隻花1塊錢,做買賣的人就賺大了……”是呀,消費群體的基數大,做買賣的贏利就大,而賺錢就相對容易些。

小賣部如是,國家如是。

人,活的是心情﹔國家,活的是人氣。節日出游,樂於出游,既是國人生活富裕使然,更是人們歡樂心情使然。

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節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

這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出游大格局”,非太平盛世不可有此宏大景觀。

黃帝軒轅以降,我華夏之邦乃農耕之國,游牧僅限於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黃河、長江流域的中原及其周邊地區,主要以桑蠶稼穡為務,屬桑梓之地“故土難離”的農村習俗、耕讀永續“安土重遷”的小農意識,哪裡會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出游愛好與遠足興致,更難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遠洋氣質。雖然,間或有李白之輩年輕時“仗劍去國、辭鄉遠游”的行止,亦有徐霞客“達人之所未達、探人之所未知”的業績,但是,總體來說,上述二位青史之中的“千古奇人”,畢竟是極少數。然而,於今不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來臨,國家強盛而民氣昂藏。人們跨出小家之門檻,投身浩淼之天地,“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心胸境界自是不同,目力所及地平線也,而以往老大農業國家的暮氣與頹唐一掃而空,代之以偌大宇宙之“太陽風”一般的氣魄與偉力,既剛健雄渾而又志存高遠。

人們的出行半徑,或許就是人們的視野心胸。

我們古代,也許隻有極少數人才有可能實現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人生理想,已經成為今日中國每一個普通家庭都能夠實現的願望。

還是那句話——游,則活。(文 / 彭 俐 北京日報高級記者、作家 攝影 / 王光軍)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