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動態
中國僑聯攜手海外僑胞講述中國故事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
2018年10月12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座談會現場。
  (圖片由中國僑聯提供)

中華文化走出去,海外僑胞是受眾,更是主力。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如何讓更多人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領略中國故事的精彩?

10月8日,中國僑聯文化界專家專題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出席並講話。來自電影、繪畫、出版、電視、音樂等各文化藝術領域的多名專家參加座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和具體案例,圍繞如何發揮僑界力量、推動中華文化對外交流傳播以及以文化藝術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建言獻策。

發揮僑力 滿足僑需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文化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萬立駿在座談會上指出,進一步做好僑聯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海外僑胞的迫切願望。

對此,與會專家結合自身赴海外的工作經歷紛紛表示認同,認為在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海外僑胞需求很大,力量同樣很大。

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梁召今曾多次跟隨中國僑聯慰僑藝術團赴世界多國演出。“每一次都印象深刻,能與很多僑胞及當地民眾成為朋友。”在他看來,赴外文藝演出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有效方式,今后可以運用多種平台和場合,精選節目,做好功課,拉近與海外僑胞及當地民眾的距離。

如今,海外僑胞與祖(籍)國建立聯系的文化紐帶越來越豐富多元。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聶震寧多年來屢赴海外參與各大國際書展。他發現,中國書展很受海外僑胞歡迎,尤其是最近5年,隨著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積極主動,多次參加沿線國家國際書展,引起當地僑胞高度關注。

“僑務工作可以和國際書展聯系起來,為海外僑胞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在聶震寧看來,“出版+僑”大有前景。他建議,可以多鼓勵華僑華人寫祖(籍)國故事,也可邀請外國人寫中國故事、寫中華文化,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

國家一級導演、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監事長滕俊杰也認為,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需求正在上升。僑聯的對外文化交流可從“入群、入友、入心”三方面加強。

入群就是使文化傳播進入海外僑胞群體,包括僑二代、僑三代和低齡留學生群體﹔入友就是通過僑胞向外國人傳播中華文化﹔入心就是考慮海外文化環境,用自然親切、有藝術品質的作品,讓僑胞和外國民眾欣然接受。

創新形式 展現精髓

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傳播中華文化、精彩講述中國故事,這一直都是個重要命題。萬立駿指出,僑聯組織要積極主動運用文化藝術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僑界故事,展示和樹立中國形象﹔要深入准確分析傳播對象和對象的需求,增強對外文化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注重運用海外僑胞包括新一代華僑華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生動展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長期身處文化藝術創作一線的專家們對此深有體會。

電影導演米家山認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故事,可以通過電影走向世界,但講故事的方式要改進。他還記得,有一次出國時發現,當地不少中餐館都供奉關公塑像,但年輕一代僑胞大多說不出為何供奉,隻知道是沿襲父輩傳統。“如何用世界語言向海外僑胞乃至各國朋友講述關公的忠勇精神?”這個念頭觸發了米家山的創作靈感。如今,他帶領團隊正在創作一部名為《尋找關公》的電影,力圖通過新穎的情節,吸引海內外觀眾了解關公文化及其蘊藏的精神。

曾在美國紐約工作多年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畫家陳亞蓮,一直致力於在中華傳統文化標識基礎上,運用流行和時尚元素進行二次創作,將中華傳統文化時尚化,以此吸引海內外年輕群體。在她看來,創作文化產品,要重視運用市場的力量,找准文化產品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而海外僑胞群體龐大,資源豐富,可以發揮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張澤群也表示,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應當擺脫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比如不能一說到春節,就隻想到包餃子、看晚會等,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結合,採用更適合的方式。他認為,海外華僑華人對於國內文化藝術團體非常熱情,有強烈的主觀願望,也有客觀的文化需求。國內僑務部門在赴海外開展文化活動時要建機制、樹品牌,“期待我們共同努力,逐步從‘送文化’到‘種文化’”。(記者 嚴 瑜)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