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馬來西亞華商謬福林
像不懼風雨的雨燕反哺社會(“一帶一路”華商故事)
2018年09月0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不只是為錢,也是一份情懷堅守。”謬福林臉上露出些許純真的孩子氣,嘴邊兩個梨渦蕩漾著暖暖笑意,直抵人心。

上世紀90年代走出國門、落戶馬來西亞后,謬福林曾一直從事五金行業國際貿易。因痛心於2011年的“毒燕窩”事件,他毅然轉戰燕窩行業。跨行發展的謬福林投石問路,初心不改,終於在馬來西亞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嗅到商機:

打造“質量”通行証

“來,嘗嘗。”在謬福林家中採訪時,他端著剛泡好的燕窩,放入當季的紅瓤西瓜,嘴角帶著掩不住的自豪。在陽光的照射下,淡黃色燕窩膏體略帶透明、色澤誘人。

“玉盞施顏麗,珍饈潤肺陰。古來皇帝享,今日屬平民。”燕窩是金絲燕等同屬燕類用唾液及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筑的巢穴,歷來是中國傳統的滋補良品。

作為馬來西亞AMG宏泰國際集團公司的董事長,謬福林不僅是銷售燕窩的生意人,更是食用燕窩的消費者。

“2011年,中國發生‘毒血燕’亞硝酸鹽超標事件后,我就下定決心,要進入這個行業,嚴把質量關,隻做讓消費者放心的良心燕窩。”謬福林談起進入燕窩行業的初衷。

中國曾一度全面禁止燕窩進口,不少商家紛紛離開,燕窩市場陷入信任危機的寒冬。謬福林卻一直密切關注行業動向:“我堅信質量好的產品,一定有市場、有銷量。”

2013年,馬來西亞成為首個獲准輸往中國的燕窩出口國。嗅到商機的謬福林再也等不及,即刻聯絡幾位熟悉燕窩生產的馬來西亞華裔,著手制定燕窩生產計劃,考察燕屋營建基地。

“選址、建廠、採摘、挑毛、加工、包裝,我們准備做一條高質量燕窩生產的全產業鏈。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馬來西亞金絲燕通常將巢穴建在山洞或海岸洞穴中。為盡可能地模擬金絲燕生存環境,謬福林制定了嚴苛的溫度、濕度控制標准,燕屋的溫度在28攝氏度左右、濕度在90%以上,並努力減少屋內光線,營造金絲燕在自然條件下棲息與居住的環境。

“產品的清潔與消毒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一環,但幾十道工序下來,燕窩難免有損耗,形狀看起來不夠完美。”謬福林表示,許多不法商家為了使燕盞看起來更光潔厚重,將樹膠等涂料粘補到劣質燕窩表面,以此拔高利潤。

“我們可以接受燕盞不完美的形狀,但是不能接受燕窩不完美的質量。”謬福林堅定地說。

堅持不懈:

守住初心不言輸

“燕屋來了貴客!”首次引來大批金絲燕當天,謬福林和負責引燕的音響專家都難抑激動,大家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而在此之前,謬福林屢屢受挫,損失慘重,但他咬緊牙關,愈挫愈勇。

畢業於化工專業的謬福林,面對完全陌生的食品行業,他坦言,自己最初完全吃不消。

廠房全部建成之初,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本該熱熱鬧鬧的燕屋,卻冷冷清清,寂靜無聲。

“看著一間間燕屋空蕩蕩的,引不來燕子,我心裡也空。”僅一年,公司就損失了上千萬元。但謬福林沒有放棄探索的腳步,“我的個性是不服輸、不怕輸的。雖然經驗不足讓我們繞了許多彎路,但我相信隻要方向對了,就一定能走下去。”

為學習引燕經驗,他跑遍馬來西亞尋找專家﹔為獲得政策支持,他兩地奔走,與馬來西亞政府和中國政府多方接洽﹔為贏得當地市場,他積極融入主流社會,自學馬來語和當地風俗文化。

重新評估、選址、搭建燕屋、添置音響、通過播放器模擬金絲燕叫聲……規范每一個細節,記錄每一點變化,頂著炎炎烈日,揮洒無數汗水,一切從頭再來,謬福林廢寢忘食地與時間賽跑。功夫不負有心人,燕屋終於迎來了金絲燕。

5年間,從無到有,謬福林的燕窩加工工廠從馬來西亞擴展到了印度尼西亞﹔由少到多,其公司生產的燕窩逐漸銷往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

“每月燕窩產量有5噸-8噸,產值為5000萬-8000萬元。”可觀的收益不僅為當地增加了經濟效益,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拉動進出口貿易。在馬來西亞的燕窩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謬福林靠的不僅是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質量,更靠的是他內心毫不動搖的堅定信念。

反哺社會:

熱心公益有妙招

往返於中馬兩地,謬福林如一隻不懼風雨的雨燕,反哺社會。

“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希望孩子們能讀更多書,未來能站在更高的階梯處遠眺。”在馬來西亞,謬福林常年資助廉律中學,並成為該校名譽校董﹔在中國,從廣州市善林附屬幼兒園,到淮北市特殊教育學校,謬福林一直堅持為貧困生捐款,無償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做公益,謬福林並沒有止步於此。2016年一個尋常的下午,一個念頭在謬福林心中閃過:“既能創造就業機會,又能增加當地經濟收入,為什麼不回國辦加工工廠?”

說做就做。第一步便是考慮地點,建在哪裡比較好?經過反復商議與評估,扶貧攻堅大省安徽,成為目標省份之一。

“我是中國人,當然要為精准扶貧做貢獻。”謬福林的答案自然而簡單。

而在安徽建廠的另一原因,還源自謬福林在淮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捐贈時的一次經歷:“燕窩挑毛是個細致活兒,聾啞人士的專注更適合這個工作,同時能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讓特殊人群活得更有尊嚴,謬福林將社會責任一肩扛起。

淮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我們一直在關注燕窩加工工廠的落地進度。為聾啞人士解決就業,是我們所有人的心願。”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已有成熟的加工基地,並且勞動力成本較低,在中國設立毛燕加工基地,是否會減少企業利潤?”面對本報的提問,謬福林笑答:“我們當然不會做長期虧本買賣。經過測算,加工成本相近,又可以幫助國內弱勢群體解決就業問題,何樂而不為呢?”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籌建中。

2013年建廠至今,與“一帶一路”倡議同年“生日”的燕窩企業,今年已經5歲了。

“與‘一帶一路’與時偕行,我們生逢其時。響應國家政策,促進中馬友好,不僅要‘走出去’,敢闖敢干,還要‘引進來’,飲水思源。”謬福林用行動詮釋家國情懷。(賈平凡 丁 寧)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