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僑力、匯聚僑智、凝聚僑心

——專訪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周建農
段晨茜
2018年09月03日08:48  來源:人民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成為僑務工作的實干家’是僑聯干部的新使命、新定位和新擔當,僑聯干部一定要按照這個要求書寫好時代的答卷。”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於2018年9月1日在京閉幕,剛履新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現任江蘇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的周建農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江蘇,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地處長江經濟帶,轄江臨海,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多年來,這片歷史悠久、風景秀美的土地,讓無數身居海外、心系家國的華僑華人魂牽夢繞,他們踏上回鄉之路,希冀托起江蘇之美,他們已成為推動江蘇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了解,目前江蘇省共有歸僑僑眷、江蘇籍海外僑胞200余萬人。作為中國僑務資源大省,江蘇省委、省政府頗為重視僑務工作,為發揮僑力、匯聚僑智、凝聚僑心,搭建了對接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服務,營造了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了華僑華人在服務江蘇發展大局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引領僑界建功立業

在新時期,如何才能做好僑務工作?周建農在接受本網採訪時表示:“一定要緊緊抓住文化凝聚主動權。充分利用江蘇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多形式、高頻次地講好江蘇故事,唱響江蘇聲音,進一步增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制度認同和文化認同。”

周建農提出,要通過兩個結合加強學習,實現思想上的三個提升。結合總結各級僑聯爭先創優的實踐經驗,深入開展思想解放大討論,使僑聯工作者提升從發展大勢考慮問題的格局,提升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的境界,提升開拓創新親民務實的作風。此外,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引領僑界建功立業。

近年來,江蘇省僑辦以引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切入點,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和橋梁樞紐作用,不斷挖掘海外僑胞高知識、高層次、高影響力的人才資源優勢,利用各類平台和載體,探索有效機制,展示江蘇藍圖,解讀江蘇政策,宣傳江蘇精神,引薦更多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為江蘇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頂尖人才頂級支持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當前,江蘇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破解發展難題,需要集聚各方才智、匯聚各方力量。海外華僑華人融通中外,擁有廣博的人脈關系和豐富的智力資源,最關鍵的是他們有一顆隨時為祖國和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中國心”。

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江蘇省構建了多元投入機制,足額安排人才專項資金,建立人才專項引進計劃。

周建農告訴記者:“江蘇省自2017年開始,在未來3年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設的1000億元省級各類資金和基金,用於人才發展的實際支出將不低於30%。同時,積極發展人才金融,加大對人才創新創業的信貸支持,如實施頂尖人才頂級支持、‘鳳還巢’等計劃,對世界一流的頂尖人才團隊,一事一議,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等。”

目前,江蘇省各級僑聯組織正在深入開展“創業中華”品牌項目,以僑界創新創業基地、海歸團隊為支點,著力建好大型論壇、服務機制、專家組織三大抓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今天在“創業中華”項目的帶動下,僑界資源、高新產業和資本力量的“人脈+資源、平台+團隊”的整合已成為招才引智工作的一大特色,連續七年,江蘇省獲得“中國僑界貢獻獎”人數位列全國第一。

“為加強新型僑聯組織建設,形成匯智引才的平台,我們在蘇州建立了納米‘橋’。這是全國首個依托國內高科技產業載體成立的僑聯組織。是新僑精英,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成為僑聯組織建設的廣闊陣地,不僅在納米園廣泛凝聚了僑心,也進一步擴大了與海外專業僑團資源的聯動!”周建農向記者介紹。

“網上僑聯”搭建“心橋”

構建“網上僑聯”是江蘇省為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一大創新之舉。2013年以來,江蘇省僑聯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僑聯組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目前,江蘇省總計已成立各級各類僑聯組織1000多個。基層僑聯組織建設也加快推進,在江蘇,已有34所本科高校建立了僑聯組織。

周建農說:“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創新思維,開拓領域,使僑界社會組織和‘網上僑聯’建設呈現新面貌。全省各級僑聯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新媒體平台,宣傳僑聯工作,打造網上為僑服務平台,積極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聯系和服務的海內外僑界隊伍不斷壯大,僑聯組織和僑聯工作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針對不同類別的僑界群體,江蘇省僑聯大力加強僑界各類社團組織建設,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領域。各級僑商會、僑界特聘專家委員會、僑青會、法顧委、華僑公益基金會、華僑書畫院、華僑藝術團等僑界社會組織數量不斷增加,新僑眷屬聯誼會、歸國學者聯誼會、留學生眷屬聯誼會、名媛會等新興僑界社會組織不斷涌現。

目前江蘇省僑界社會組織的數量已由2013的79個增加到了143個。

周建農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網上僑聯’建設,加快建設網上‘僑胞之家’,強化網上服務功能,彌補實體服務陣地不足,用線上手段解決線下問題,增強服務基層僑界群眾的實效性。”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