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 (姚麗娟 馬媛)“‘一帶一路’建設是非洲發展的絕好契機!”正在北京出席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的全非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李新鑄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非洲民眾對‘一帶一路’是絕對支持!”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於9月3日開幕,外界預期共建“一帶一路”,共筑中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峰會的熱詞。
許多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李新鑄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給非洲發展帶來絕好契機。中國項目和企業走進非洲,在非洲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去年通車的蒙內鐵路,不僅帶動了鐵路沿線經濟發展,還讓許多肯尼亞民眾終於有了方便的出行選擇。中企在埃塞俄比亞建設東方工業園,帶來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對當地員工進行技能培訓……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在非洲落地的生動實踐。
李新鑄表示,非洲有12億人口,“一帶一路”在非洲進一步開花結果,可以成為該倡議很好的試點和模范區。近年來,中非貿易額持續增長,2017年同比增長1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6%,中非貿易實現大幅提升的空間很大。
“非洲國家與中國有著傳統友誼,中國多年來致力於幫助非洲工業化,以家人的方式幫助改善非洲民生。祖國做的每一件事都惠及非洲兄弟,在長期的交往中,非洲國家民眾感受到中國對他們的真誠幫助,他們對‘一帶一路’是絕對支持!”
李新鑄表示,中非攜手共筑“中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與非洲進一步加強彼此合作、攜手共同發展、共享紅利的共同期許。
“1個中國人帶動非洲10個就業”
除了僑領身份外,李新鑄也是著名的在非華人企業家。26年前來到南非的他見証了非洲的發展,也目睹了中資中企、華人華僑給這片大陸帶來的變化。
李新鑄表示,非洲有著人口優勢,比較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輕工業、紡織等。中企帶著改革開放中積累的辦廠經驗來到非洲,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幫助當地民眾改善生活,這正是非洲國家急切期盼的。“中企中資、華人華僑走進非洲,給非洲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1個中國人至少能帶動非洲10個人的就業機會。”
李新鑄說,大部分在非華人華僑都把非洲當作第二故鄉。非洲的土地給華人華僑創造了發展機遇,他們也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與當地民眾建立了兄弟情誼,成為中非民心相通的橋梁。
對中非關系的負面炒作在非洲“無市場”
對於中非關系的日益走近,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不時散布關於中非關系的負面言論。李新鑄表示,這些言論都是以殖民者的心態想象出來的,安全不符合事實,也絕非非洲人民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言論在非洲“沒有市場”。“事實勝於雄辯,很多相關的非洲國家當場就駁回去了,非洲人民有自己的判斷,並不是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李新鑄表示,事實上,中國和中國人在非洲很受歡迎。他舉例說,自己不久前與幾名僑領一同去贊比亞參加該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換屆理事大會,有一大批當地民眾前來夾道歡迎,這顯示了中國人在非洲的受歡迎程度,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非洲民眾對中國的印象。
李新鑄認為,中非更緊密的合作將給非洲國家帶來更大的發展紅利,他期待即將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進一步提升中非全方位合作,期待未來非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