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保存好浙江人民砥礪前行的抗戰記憶,增強對抗戰老兵的人文關懷,進一步激發海內外浙江兒女“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昂揚斗志,浙江省僑聯牽頭組織中國美術學院、民革浙江省委員會,在浙江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開展“銘記與關懷”向抗戰老兵敬禮——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
一、上門留影、借筆筑魂
2015年6-7月,為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浙江省僑聯、中國美術學院、民革浙江省委員會多次會談協商並聯合下發《關於組織開展為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拍照留影主題活動的通知》。各級僑聯組織更是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雙重壓力,在民政部門的鼎力幫助下,認真開展抗戰老兵信息採集工作。據統計,全省各級僑聯組織共上報了1500位抗戰老兵,其中最大年齡106歲,最小年齡81歲,平均年齡92歲,100歲以上老兵佔全體總數的1.73%,90-99歲的佔68.74%,80-89歲的佔29.53%。資料收集完整后,浙江全省各級僑聯工作人員通過與專業攝影人員一起走訪慰問轄區內抗戰老兵,為1500余位抗戰老兵拍照留影近萬張,並送去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慰問。
中國美院還在拍攝的基礎上選取了5個代表性地點進行了深度調研,篩選了8位抗戰老兵進行了針對性的訪談,制作成多媒體現場作品,留下了珍貴的浙江抗戰老兵影像資料。拍攝和訪談完成后,我們“借筆鑄魂”,聯合中國美院舉行“繪兵記——新生繪畫第一課”專題活動,為1407名浙江抗戰老兵繪畫造像。按照僑聯組織提供的老兵照片,美院師生採用新古典主義藝術手法,歷時兩個多月,終於將老兵肖像全部創作完成並裝訂成“繪兵紀”畫冊。
值得一提的是,在針對性訪談中,8位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思路清晰、侃侃而談,為我們講述了那段崢嶸歲月留下的難忘回憶。採訪中,不少老兵還寄語各級僑聯干部,牢記歷史、不忘過去、懂得感恩。來自嘉興平湖的老兵靳啟民,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他的一級金盾榮譽章,還深情的說,中國的今天,是千千萬萬犧牲了的烈士用血肉和身軀鑄成的,沒有他們,我們這些老兵也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是當時參加並見証這一切的一員。來自杭州富陽的老兵李端銀參加過抗戰、解放戰爭,眼神中流露著軍人特有的堅毅和自豪,解放后當過縣法院院長的他感慨的說,現在富起來了,要想著仍然有很多受苦的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要懂得珍惜。來自湖州長興的老兵徐長勝是一名司號員,胸前挂滿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勛章的他,拿著他的鏽跡斑斑號角難過的說,當年與他一起吹號的10多名戰友,最后隻有2個人看到了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
二、大愛無疆、名媛獻愛
10月15日,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之一“銘記•關懷——華僑與抗戰”電視主題晚會在杭州電視台第一演播廳隆重上演,10余名抗戰老兵親臨晚會現場觀會。微記錄片《華僑在抗戰中的貢獻》以及《長城謠》《保衛黃河》《畢業歌》等節目先后上演,晚會在微紀錄片“僑界名媛會共筑愛心牆”環節中到達高潮,片中,近百名浙江僑界名媛特意從世界各地飛回杭州,為老兵們捐款。除此之外,浙江省廣東商會和浙江省民革逸仙基金會也分別捐款100萬元和30萬元。共計160余萬的捐款全部捐於新成立的“老兵關愛基金”,並用於老兵關愛行動。
三、畫冊首發、以史銘志
2015年12月15日,經過幾個月的籌備“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抗戰老兵肖像畫展暨繪兵紀畫冊首發儀式”成功舉辦。畫展展板分三大區塊,第一區塊是“歷史之路”——抗戰紀區塊,包括30余幅新中國歷史中的抗戰題材藝術作品,形式多樣,以繪畫為主。第二區塊是“老兵今昔”——訪兵紀區塊,包括老兵之家的情境還原、老照片以及對8位老兵的採訪記錄,以及老兵對學生的鼓勵與贈言。第三區塊是“第一堂課”——繪兵紀區塊,包括1407幅美院基礎部新生給老兵的造像,以及教學現場的展示,以及給老兵寫的書法贈言。
當天的畫展吸引了近千名僑界及社會群眾前來駐足觀展,大家面對1407位抗戰老兵偉岸生動、栩栩如生的畫像,感受到的是民族興亡的記憶、是觸動心靈的震撼、是發自肺腑的敬仰。
2018年5月,為更好保護和利用好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省僑聯將當年獲獎的300余幅作品的珍貴底稿捐贈給浙江省檔案館,希望借助檔案館的宣傳展示平台,讓這些作品繼續發光發熱,啟迪來者,澤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