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僑聯:推動“互聯網+華文教育”模式創新 

2018年08月26日17:34  來源:中國僑聯

7月30日,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華裔少年Cristina在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 “華文在線”(http://hq.myechinese.com)上又瀏覽了一遍未來十天由四川省僑聯舉辦的2018“親情中華-學漢語•看四川”夏令營精彩行程,預習了“中國龍”和“文房四寶”兩篇線上文化課,關上電腦,滿懷期待地踏上了飛往四川成都的飛機。此前,她還在線上完成了自己的漢語水平前測。而此刻,身在成都的老師們已經根據測試結果,為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100名營員們做好了線上線下的分班和詳細的課程設置。

 

“華文學習在線”線上夏令營班級與測試

7月31日,夏令營第一天。“歡迎參加2018‘親情中華-學漢語•看四川’夏令營!”荷蘭營員Eirwin的手機上收到了第一條來自華僑學院微信平台的推送消息。行程、天氣、以及參訪項目的文化背景知識都在這裡一一提示。營員們按圖索驥,迎來了一次精彩紛呈的中華語言文化之旅。

華僑學院微信定點推送夏令營每日消息

8月2日,前往探索寬窄巷子和品味四川火鍋之前,瑞典營員Victor Axber已經收到了今日的消息推送“吃火鍋的小技巧”。前一天中文課,Victor學習了視頻微課《吃火鍋 學漢語》、網絡互動課《問路》和《點餐》,還完成了角色扮演。現在已經胸有成竹,迫不及待要開口實踐問路尋寶,動手體驗一回燙火鍋的樂趣了。

 

線上視頻微課《吃火鍋學漢語》VS線下體驗火鍋

夏令營期間,營員們通過生動活潑的華文教育課堂,體會了漢語的獨特魅力﹔在熊貓基地近距離接觸了國寶大熊貓,圓了許多營員多年的願望﹔在剪紙、篆刻、刺繡、扎染等手工技藝的學習中,在川劇、太極文化等民族瑰寶的體驗中,感受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樂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名勝古跡的游覽中,領略了中華偉大的文明和智慧。

 

線上文化課《中國龍》 vs 線下文化課《中國龍》

線上文化課《剪紙》 vs 線下文化課《剪紙》

 

夏令營精彩文化體驗

8月10日,夏令營圓滿結束,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華裔少年們的中國文化和漢語學習之旅才剛剛開始。營員們收拾行囊的同時,營期的照片和資料已經通過網絡和微信平台推送到了他們各自的網上個人空間﹔營員們錄制的留言也上傳到了“華文學習在線”2018夏令營線上班級交流版中,友誼在這裡延續﹔而根據每位營員的學習需求打包定制的線上漢語和中國文化課程也已經正式開通。回到美國的Anna,下個月還將和其他同學一起通過遠程直播課堂與國內的文化名師們繼續互動:漢語會話、琴棋書畫……一鍵溝通。

“這次夏令營是我參加的眾多夏令營中安排最好、最有特色的一次。課堂教學和文化體驗交替進行、互相補充,學生們既能在沉浸式的中文教學環境中提高漢語水平,又能親身感受、動手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風採!”加拿大卡爾加裡中文學校校長Sherry Li說到。

“這些線上的課程對於我們來說太有用了!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時間去學習不同的內容,同時也為我們老師省去了許多備課和搜集制作中國文化課件的功夫,還解決了同一個班上學生中文水平不同的問題,值得大力推廣!” 美國聖路易現代中文學校董事黃若若老師這樣說。

華僑學院創新的“互聯網+華文教育”模式不僅為“親情中華”夏令營提供了全方位覆蓋營前、營中、營后的學習支持服務,同時還為全球華校和華文學習者提供豐富的網絡課程與強大的平台支持,受到了海外華校和華裔家庭的廣泛好評。

拓展閱讀:

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由國家開放大學主辦,中國僑聯支持,四川省僑聯、成都市僑聯協辦。學院立足於服務全球華人華僑、歸僑僑眷,積極探索和實踐“互聯網+華文教育” 特色模式,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課堂與體驗相結合、語言與文化相結合,開展各類語言培訓、文化體驗與交流活動。線上依托“華文學習在線”和深度定制的“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微信平台”,輔以高質量的漢語及文化網絡課件與微課,開展遠程、移動教學及學習支持服務,實現了個性化、定制化、模塊化。以先進的網絡技術發展教育,以教育的視角傳遞文化,以文化的融通服務社會,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講述中國故事、推廣華文教育。

“華文學習在線”(hq.myechinese.com)自2014年底上線以來運行良好,平台現已有課件、視頻資源、音頻資源等4000余個,線上點擊量逾80萬次,單日學習人數峰值達到2365人次,線上用戶覆蓋美國等92個國家和地區﹔ 已開展各類國際交流活動40余次,其中包括5次“親情中華”夏令營四川營,接待來自20余個國家的外籍友人600余人次。

(責編:邱王紫藤、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