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華僑歷史 傳承奮斗精神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涉僑歷史文化主題展

2018年08月26日17:18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三條東口,是中國僑聯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也是首家全面展示中國海外移民歷史和現狀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現有藏品近3萬件(套)。

1960年,著名愛國僑領、中國僑聯首屆主席陳嘉庚先生倡議在首都北京興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2011年9月,博物館奠基建設,2014年10月落成。從倡議興建到全面對公眾開放,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歷時逾半世紀。博物館基本陳列分為中國人移民海外歷史、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和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中國僑務等四個部分,以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結合、庄重大方與生動活潑相結合的理念,使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濃縮展示華僑華人歷史文化,體現他們為祖籍國和住在國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文化發展所做的貢獻。

 

為讓更多的人了解僑史,僑文化以及華僑華人這個特別的群體,我館從開館至今一直致力於舉辦不同層次,不同主題領域的臨時性展覽,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我館。

我館每年有針對性組織策劃涉僑類主題的展覽。如2016年10月21日,在我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一周年之際,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主辦,新西蘭華裔學者李海蓉博士、新西蘭攝影史研究專家John B. Turner參與策劃的《域外拾珍—1842-2016新西蘭華僑華人歷史影像展》。展覽通過100余幅圖片回顧了在新西蘭的華僑華人發展歷史,再現了170多年華僑華人在新西蘭謀求發展,逐漸融入社會,最終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發展歷程。以多位華人移民在新西蘭生活的故事,反映華僑華人櫛風沐雨,勇往直前,砥礪前行的不屈精神。同年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由中國僑聯和我館共同主辦《勠力同心 振興中華——孫中山與華僑圖片展》,先后在美國、南京、北京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以紀念中山先生與華僑先輩們的歷史功勛。

2017年我館還舉辦了《跨越時空的回響——紀念150年前美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展覽以90余張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沿線新舊照片作為對比,向廣大觀眾介紹世界第一條跨洲鐵路的歷史與現在,以及展現華工當年修建鐵路時的工作場景,讓觀眾感受當年華工的艱難困苦,領略他們的聰明才智。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記住這群人。

 

2018年4月3日是司徒美堂誕辰150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位杰出的愛國者,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我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愛國僑領司徒美堂誕辰150周年專題展》,以此緬懷司徒美堂先生,他一生心念祖國,致力於祖國的獨立和富強,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推翻、中華民國的建立、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及新中國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今年5.18博物館日,我館特別策劃的《方寸世界——郵票上的僑史》展正式推出,讓國內集郵者從郵票上了解僑史和僑文化,通過小小郵票折射出多彩的華僑生活和別樣的異國風情,為觀眾提供了一扇了解絲路文化、異域文化的特色平台。

 

博物館數字化是近年來各館發展的重要趨勢,我館從去年開始嘗試將重點臨時性展覽採用VR拍攝手法將展覽內容搬到官網平台推送,讓更多的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查看展覽,目前已有上線5個VR。

我館今后辦展著重於涉僑題材內容外,還將吸取觀眾的建議,讓博物館成為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欣賞文化的場所,讓他們走進博物館有收獲而歸。

(責編:邱王紫藤、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