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中華”夏令營是中國僑聯多年來傾力打造的文化交流品牌活動。自2012年起,省僑聯承辦“親情中華”夏令營已有7年歷史,先后組織22個國家或地區的40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來蘇學習和感受中華文化。在省市僑聯的共同努力下,夏令營精心設計具有中國元素、江蘇特色的文化藝術課程與活動,引導華裔和外國青少年徜徉中國傳統文化殿堂,遨游中華藝術寶庫,鑒賞中華文明瑰寶,讓他們植入“愛我中華”之根。2018年夏天,“親情中華”夏令營分別走進無錫、蘇州和淮安,讓生長在海外的華裔青少年們,度過了一次難忘的“尋根”之旅。
無錫:五載光陰,好評依舊
為期10天的夏令營期間,營員們學習了書法、國畫、武術、民間手工、漢服鑒賞等中國文化課程,以及葫蘆絲、二胡、古箏、中國鼓等中國民族樂器,並參觀了南京、無錫等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感受秀麗的江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夏令營結束之際,來自馬來西亞的蔡思敏同學作為營員代表說:“在這裡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友誼,增長了見識,回去以后,自己一定會把在這次夏令營中的收獲分享給朋友們,讓更多的華裔朋友能夠參與以及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以及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至今,江陰市天華藝術學校已連續協辦5屆“親情中華”夏令營,共吸引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參加。學校為營員開設了國學、漢語教育、說文解字、詩詞賞析、民樂、武術、等課程﹔組織營員們開展了包餛飩、棋類比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感受親情和友情﹔參觀了江陰、無錫、蘇州、常州等地名勝古跡,從中感受中國城鄉巨變,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深入天華藝校學生家庭,體驗在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中國普通家庭生活,真正實現了海內外青少年的零距離接觸和交流,也讓海外華裔青少年更加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文化,見証祖國改革巨變,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勤奮學習者、熱情傳播者。
蘇州:一眼萬年,此行不負
7月6日上午,“親情中華”蘇州夏令營開營,本次夏令營為期10天,30名營員來自加拿大和美國。
這是“親情中華”夏令營第一次走進蘇州,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活動形式上都做了精心的設計,注重趣味性、參與性、互動性的有機結合,既有品味中國歷史文化的“漢語課堂”,又有體驗蘇州民俗風貌的“校外拓展”,既可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親密接觸,又可探訪千年古跡名勝,體驗蘇州百姓的幸福生活。
離別時,小營員親筆寫下感謝信:短短的十天裡,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位於太湖之畔的同裡,古香古色的山塘街,風情獨特的滄浪亭……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蘇州的獨特﹔剪紙、棕編、武術,更是讓我們體驗到了無盡的樂趣並培養了我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寬廣博愛的胸懷,這些都將成為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淮安:繁華盛世,如您所盼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有著偉人故裡、運河之都、美食原鄉等美譽。7月23日,淮安首次迎來“親情中華”夏令營,四十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遠渡重洋,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淮安開啟一段愉快之旅。營員們既與琴詩書畫親密接觸,又瞻仰重游偉人足跡,既品味中國歷史文化的“漢語課堂”,又體驗淮安民俗風貌的“實境課堂”,體驗淮安百姓的生活。
今年恰逢周總理誕辰120周年,《人民總理周恩來》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大型展覽正在展出。總理“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壯志豪言讓在場的同學們產生深深的共鳴。17歲的印惠天剛剛高中畢業,他說,“感覺國內變化發展挺大的,街道更干淨了,我看到好多共享單車,加拿大沒有,我好想試試,希望大學畢業后能考上研究生,然后回國來工作。“
曾幾何時,鄉愁是一枚投遞不出的小小郵票,是一張恐難到達的褶皺船票。曾經,我們那樣期盼,滿含熱淚,想著“那頭”的人、“那頭”的土地。今天,在“親情中華”夏令營,我們的眼淚早已化作笑聲,一段快樂的暑期旅行,一堂活潑的歷史文化課,一次新奇的剪紙手工體驗,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一次次踏歌而行的歡愉,一句句依依不舍的思念,一段段血溶於水的鄉愁......是的,我們之間,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說,太多太多的情想訴。 相信這些海外華裔青少年會成為傳播文化、傳遞友誼的“小天使”,成為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屬於他們的未來也一定如這盛夏的陽關燦爛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