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家的溫暖

——“親情中華”湖南夏令營獲海外盛贊
2018年08月26日16:44  來源:中國僑聯

2018年“親情中華•漢語橋”湖南夏令營結束了,收獲海外一片贊許。自2015年始,省僑聯精心組織承辦了4次海外華裔青少年湖南夏令營活動,年年都得到廣大海外青少年和家長們的認可和肯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僑聯工作和海外華裔二代、三代來湖南學習交流考察活動。2014年,省委主要領導在調研省僑聯機關明確指示,省僑聯要多聯系湘籍海外二、三代,要借助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活動平台,強化海外華裔青少年對祖(籍)國文化與情感認同,創新開展“親情中華•漢語橋”、“親情中華”聯誼交流品牌活動。

省僑聯黨組書記朱建山介紹,省僑聯在活動多、任務重、人手少的情況下,積極爭取中國僑聯、國家漢辦和省直有關部門支持。自2015年始,精心組織承辦了4次海外華裔青少年湖南夏令營活動。

阿根廷中國文化藝術協向省僑聯贈錦旗

湖南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湖南夏令營活動總指揮孫民生說,“親情中華•漢語橋”、“親情中華”海外華裔青少年湖南夏令營活動主要有七個方面的特點:

活動規模大。每期湖南夏令營活動都有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海外華裔學生參加,並且約80%學生為湘籍。

活動規格高。每期夏令營都有一名省領導出席開營儀式,代表省委、省政府講話並為夏令營授營旗。

活動統籌強。省僑聯成立湖南夏令營組織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活動的開展,確保了活動安全高效。

活動內容廣。安排學習(體驗)了國學、釉下彩、蠟染、木墩畫、木工、棕編、竹編、制陶、剪紙、繪畫、書法、漢語、舞蹈、民樂、中華戲曲、大布江拼布繡、中華武術、蔡倫土法造紙術、陶笛、刺繡、苗鼓等項目,並組織在長沙、郴州、衡陽、湘潭、株洲、懷化、張家界、湘西、常德、益陽等地開展戶外活動。

活動服務好。“親情、友愛、關懷”是湖南夏令營的重要理念,湖南省僑聯認真為營員量身定制各項服務,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活動受益多。湖南夏令營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漢語學習和文化體驗活動,讓華裔青少年更加有針對性地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華文明的厚德載物,展示了魅力湖南的良好形象。

活動影響廣。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日報、紅網、中國新聞網等湖南省主流媒體都對開營儀式作了報道。海外媒體美國《國際日報》、《印尼僑訊》、《菲律賓華報》、《巴西南美報》等多家華文媒體及時進行了轉載刊發報道。中國僑聯網站、湖南僑聯網站對湖南夏令營的活動也進行了針對性的宣傳。

2018年“親情中華•漢語橋”湖南夏令營芷江和平主題日活動

“湖南夏令營活動舉辦如此成功,除了拉近了我們與祖國、與湖南之間的感情,省僑聯的組織管理更讓我們折服。”每期夏令營閉營儀式上,海外領隊代表都會發出如此憾嘆。2016年“親情中華”夏令營結束后,一位湘籍美國僑胞通過微信寫了幾百個字的感謝信:“湖南夏令營活動太棒了!我女兒由於自己不小心,扭傷了腳,我們都建議她在長沙親戚家休養,可她在和父母親交流中明確表態,就是坐輪椅也要參加完后面的夏令營活動。她回美國后,經常和同學、朋友談起她坐輪椅參加湖南夏令營的經歷。”

2017年湖南夏令營報到時,一位拄著拐杖的學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他是聽了參加過湖南夏令營活動的同學介紹執意來參加的,報名時未向湖南省僑聯提過他的腳傷。夏令營結束后,他向記者說:“我不虛此行,果然湖南夏令營活動非常有吸引力,如果不是明年我年齡超過18歲,我還想再來參加。”

美國學生Victor Rong參加2017年“親情中華”湖南夏令營

近年來,全球“漢語熱”的持續升溫讓越來越多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從“被中文”到“主動學”,擺脫了“香蕉人”、“夾縫中的人”、“中文盲”的稱謂。通過在中國學習文化課程和實地參觀考察,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少年零距離感受到了中華文化與中國的發展變化。

“很多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中國后,增強了身份認同,並且意識到中文是很有用的語言,回去后學中文的興趣大大提高。”2018年湖南夏令營的澳大利亞悉尼領隊張勁帆說。祖籍湖南的泰國華裔學生萬馨已參加過三次“親情中華”湖南夏令營,每次她都帶來幾位同學。她說:“通過參加夏令營,學到了中國禮儀,還把中國美食介紹給泰國朋友。讓更多的親人朋友知道我們的收獲並積極傳播宣傳中華文化,促進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成為中國人民與住在國人民交往的民間使者。”

2018年“親情中華•漢語橋”湖南夏令營剛結束,泰國中華語文學院院長李自珉給省僑聯副巡視員郭劍虹發來一封感謝信:“在營員家長微信群裡看到家鄉省僑聯精心組織的這次高水平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我和所有家長一樣,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贊美,並由衷敬佩省僑聯團隊的組織水平和服務精神。這次活動,對於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來說,是一次中華文化的洗禮。習主席曾說過:‘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無疑,孩子們的‘中華魂’因此而孕育生根。我相信:將來他們之中一定會出現堅定的愛華、擁華、護華的砥柱中流。因此,你們的初衷是崇高的﹔你們的辛勞付出是極具深遠意義的。向你們致敬!致謝!並致最深情的問候。”

(責編:邱王紫藤、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