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僑聯認真落實中央、省委有關鄉村振興的部署,充分發揮全國第一大僑鄉資源優勢,全力推動傳統華僑鎮村大膽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鄉村振興實踐路子。其中花都區花山鎮洛場村就是廣州市僑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華僑文化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結出的碩果。
洛場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毗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省道118線貫穿而過,擁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條件。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裡,有15個經濟社、9個自然村,常住人口2572人,海外華僑5000多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近年來,洛場村以廣州市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依托獨具特色的華僑文化,著力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先后獲得“廣州市文明示范村”、“珠三角最美鄉村”、“廣州市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稱號。
華僑文化底蘊深厚
洛場村華僑文化底蘊深厚,曾是花縣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據資料記載,自清代咸豐年間,已有洛場人出國謀生。洛場村的華僑主要聚居在美國,經過艱苦奮斗,很多僑胞在他鄉有所建樹。如工科舉人江起鵬,曾在黃埔軍校任教,並參與興辦廣東省第一中學(廣雅中學前身)﹔美國第一位華裔州務卿余江月桂,曾五次蟬聯加州州務卿,是美國上下公認的政壇最成功的女亞裔之一﹔曾在海外資助孫中山開展革命活動的江紹庚等。
旅外僑胞在異國創造了一個個輝煌的同時,也為家鄉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華僑碉樓建筑。這些碉樓大多建於清末民初,內部裝修與陳設以中式為主,建筑造型則以西式為主,形態庄穩,裝飾華美,兼具中西建筑風格,為研究近代建筑藝術提供了良好的實例。目前,洛場村擁有廣州地區最大的古碉樓群落,現存華僑碉樓50多座,其中45座被列為市、區的文物保護單位,比較著名的有起鵬樓、彰德閣、紹庚樓、飛機樓、靜觀廬等。
美麗鄉村規劃先行
上世紀80時代,由於大部分碉樓房主常年在外國居住,碉樓群年久失修,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荒廢,有些甚至成了危房,呈現一片破敗的景象。2013年,洛場村納入廣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試點村。籍此契機,洛場村規劃先行,聘請專業設計院,編制了美麗鄉村規劃方案,明確了洛場村的規劃定位為“以歷史文化旅游、鄉村生態旅游為主要產業的特色文化生態村,以社區化布局、生活舒適、幸福感強的現代化新型村庄”。
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近年來,洛場村積極完善村容村貌、道路、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政公園、綠化美化項目等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全村主要道路共約10公裡,實現了村道100%硬底化﹔村道、自然村面100%亮燈化,經濟社村面硬底化達90%﹔配備了燈光籃球場、健身路徑和文化長廊﹔完成了原有2個村級休閑小公園的整飾,新建了3個休閑小公園﹔建有2個垃圾中轉站、2個無公害化公廁。2017年,洛場村完成了縣府舊址的修葺﹔新增了2公裡的路燈,2台垃圾車、100個垃圾箱,2個宣傳欄,1套視頻監控系統﹔升級改造了2個休閑活動廣場,1座綜合文化室,1座危橋以及排水系統。村的公共設施配套不斷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華僑文化煥發生機
洛場村的華僑碉樓群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保護並活化這批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洛場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課題。2013年,洛場村委大膽創新,充分發揮洛場村深厚的華僑文化底蘊和便捷的地理優勢,積極引進社會力量,開發“花山小鎮”國際文化藝術村項目。
該項目佔地面積400多畝,總投資約1.45億元,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形式,在對舊碉樓修復和保護的基礎上,由熱心項目的社會力量與碉樓和舊房屋的房主進行租賃洽談,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有文化情懷的人士對華僑碉樓以及舊房屋進行適度的文化創意開發,並配有文化酒店、展覽館、文化一條街、藝術公園等建設,從而吸引和聚集一批攝影、美術、雕刻、音樂等文化藝術和創意人才,形成構建文化創作、交流及交易的平台,致力打造全區甚至全市的文化創意產業亮點。首期開發的7座碉樓和19間舊房屋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完成修復改造,優秀的嶺南華僑文化得以重新煥發奪目的光彩。大量企業簽約入駐,開門迎客,運營初見成效。
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花山小鎮”模式的核心,是把重煥碉樓生機、傳承僑鄉文化、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三者有機融合。這種模式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市僑聯的認可和支持。在各方全力配合之下,“花山小鎮”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的關注,大量優秀人才匯聚“花山小鎮”投資創業。
目前,有來自全國各地31家文化創意機構入駐花山小鎮,包括藝霖坊陶藝工作室、特色創意西餐廳喜洲吧、深受年輕一代熱捧的文化創意“朴食”中餐廳、凡塵微電影工作室、“歌樂吧”紅酒坊、愛肌薈手工作坊、“字”門太極拳、“住下”創意民宿等,為小鎮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內生動力。通過把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方式,“花山小鎮”年均吸引游客超過30萬人次,創下5000萬元的年產值。
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花山小鎮”的開發讓各方受益:村民通過出租以前棄置的舊房屋提高經濟收入﹔村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一方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獲得的效益也會投資到村的公共事業建設,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投資開發者通過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帶動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可謂一舉三得。
“花山小鎮”已逐步成為珠三角地區鄉村休閑旅游的新熱點和文化產業新基地。洛場村“花山小鎮”文創項目的開發經驗,被國家發改委編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2017年5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到花山小鎮開展專題採訪,有關報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並在央廣網刊登,在社會上取得了很大的反響。2017年9月,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率實地考察洛場村,充分肯定了洛場村華僑文化重塑活化探索實踐的成效。
未來發展方向定位
目前,洛場村已被列入廣州市30個特色小鎮、廣州市30個旅游文化特色村創建名單,廣州市微改造鄉村示范點項目也將在洛場村開展。今后,洛場村將進一步推進規劃提升、環境提升、產業提升、素質提升和服務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提升六項工程,以“花山小鎮”文化創意園項目為依托,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發展文化產業的新路子,結合特色小鎮、旅游文化特色村的創建工作,爭取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把洛場村建設成為“管理服務有力、規劃建設規范、村容村貌整潔、配套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產業特色鮮明、資源利用高效、農民增收持續”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新農村,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為推動廣州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范和表率,當好“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