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 資政育人

——福建省華僑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亮點
2018年08月26日15:15  來源:中國僑聯

圍繞“文化強省”目標,省僑聯發揮省華僑歷史學會和福建華僑文化展示中心平台和載體的作用,致力於福建華僑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華僑精神的弘揚和傳承,以助推省僑聯“福僑文化”工程建設。

福建華僑文化展示中心

修史存志

省華僑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配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中國華僑農場史》編修工作,撰寫了福建華僑農場史發展綜述,同時協調組織全省17家華僑農場撰寫各自場史,該套書籍已於今年初出版發行,福建卷單獨行本。自《福建華僑史》編修項目啟動,與相關部門竭誠合作,通過實地調研、資料採集、提綱修訂等形式為編修工作獻智出力,同時獨立承辦了《福建農場史》部分的撰寫。目前,正在編修《共和國歸僑(福建卷)》,擬於今年完成出版發行。此外,還開展課題調研,先后完成了《新歸僑與海西經濟區建設》《福建省客家與海外客家的關系》《華僑身份認証問題探析》《三坊七巷中的華僑文化》以及《福建華僑農場發展變化》等課題的調研和撰寫﹔與省社科院合作匯編了《客家文化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閩籍僑胞與辛亥革命》2個專輯,在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亞太經濟》上正式出版﹔編印了《福建華僑歷史學會論文集匯編(第十輯)》。

資政建言

提出編修《福建省華僑史》建議案,並積極呼吁、推動,使編修工程順利立項並全面開展﹔提出在福州三坊七巷建設華僑文化博物院的建議案,先后得到尤權、於偉國、陳樺等領導的批示及福州市有關方面的支持,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成功建設起“福建華僑文化展示中心”﹔撰寫省政協提案《關於建立“福建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建議》,引起省五僑部門的重視,目前副省長李德金牽頭力抓博物館籌建事宜﹔撰寫全國人大議案《變革居民身份証法,為華僑頒發非居民身份証》,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撰寫《實施“福僑”文化工程助推新福建建設》提案,被納入省政協年度十大重點提案來辦理,省政協副主席王惠敏親自帶隊赴各地進行相關調研。

展示傳播

2018年6月11日,“赤子情懷 大愛無疆——愛國華僑黃仲咸先生事跡展”在榕城福州拉開帷幕

依托福建華僑文化展示中心,依靠有限人力挖掘僑文化資源,舉辦16期涉僑歷史文化展覽,正日益成為福建華僑歷史文化展示、交流的窗口。1、歷次展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涉及書畫、攝影等藝術領域,亦不乏歷史類學術性和專業性,且與時俱進,緊扣時事。如:葉飛百年誕辰之際舉辦了《歸僑將軍葉飛》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舉辦了《福建華僑與抗日戰爭》展、《日軍罪行展》,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之際舉辦《福建華僑與孫中山》展。2、鑒於三坊七巷風景名勝區的地利,展示中心開館以來共接待游客約35萬人次,團組118個,影響面大、受眾面寬、宣傳面廣,極大的推動了華僑歷史、華僑文化、華僑精神在坊間的傳播、弘揚。3、積極開展與港澳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福建華僑歷史文化在港澳地區的傳播,先后在港澳台舉辦了數場“歷史不能忘記,嘉庚精神永存”大型圖片展巡展,得到港澳特區政府、中聯辦、中國僑聯、省委統戰部及省直有關部門、閩籍鄉會社團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1.5萬多群眾參加。4、在展覽基礎上,編輯出版《福建華僑與抗日戰爭》《福建華僑與孫中山》《福建華僑抗日名杰列傳》《烽火赤子情(再版)》圖冊書籍,填補了福建僑史研究領域的某些空白。5、此外,幫助永春北硿華僑茶果場撰寫1萬多字的《山河故人——永春北硿華僑茶果場場史館展綱》,幫助寶龍集團撰寫《寶龍集團發展館展綱》並協助其布展陳列。

(責編:邱王紫藤、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