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界杰出人物吳孟超:柳葉刀上鑄醫魂

2018年08月26日17:44  來源:中國僑聯

“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隻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某些醫生永遠隻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更多——別人的感念。”首個“中國醫師節”前夕,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在央視《朗讀者》節目現場深情朗讀了一段文字,感動了無數醫務工作者。

病情就是命令,手術台就是戰場。這位96歲的老人,從醫70多年,始終沒有放下過手術刀,至今依然每周做3台復雜手術。他見証了中國肝膽外科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歷程,他用一把柳葉刀,挑戰了一個又一個“醫學禁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跡。

吳孟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創立的“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他創立的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他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他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針對中國肝癌合並肝硬化多、術后極易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特點,他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療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實現了有機統一。2010年,我國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他有一雙神奇的手。這雙手靈巧有力,惟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內彎曲,那是他多年握手術刀、止血鉗的結果。他的手術刀,常常在縱橫交錯、險象環生的血管間游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清楚每條血管的走向,如同將軍了解戰場上的每一道河流山川。他說:“手比臉重要。臉老了無所謂,但是手的感覺要保護好。我有時候開刀,眼睛一邊看,手一邊操作,需要很好的手感。”有人說,他有一雙“長了眼睛的手”,能“看見”腫瘤的位置,熟知各種復雜的解剖關系。有時候滿腹腔的血,他的手伸進去一摸,把那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了。他的手變形了,腳也變形了,但他的初心始終未變。

他有一雙溫暖的手。冬天的時候,他會先把手焐熱,再去觸碰病人的腹部。給病人做完檢查,他會幫他們把衣服拉好,彎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每個大年初一,他會准時出現在病房,一個不落地和住院病人握手。面對千裡迢迢前來求醫的病人,他總是會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讓病人消除緊張的情緒。“一個人得了肝癌,整個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說句話,握一握手,就能給他和全家人信心。”吳孟超說。

在《朗讀者》節目現場,一位名叫甜甜的姑娘站在了吳孟超面前。14年前,她曾是一名被多家醫院拒絕收治的重症肝病患者。2004年,她的中肝葉上長了個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稍有不慎,就會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抱著最后一線希望,這個女孩來到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求助於吳孟超。當年,吳孟超已經82歲。要進手術室了,父母抓住甜甜的手不肯放,甜甜也意識到,這恐怕是今生最后一面了!吳孟超彎下腰輕聲說:“不要緊張,你醒來的時候,我們都在你身邊……”兩天后,甜甜從昏迷中蘇醒,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吳孟超,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你沒事了”。手術做了整整10個小時,吳孟超創造的肝門阻斷法,前所未有地在一個手術中實施了4次。瘤子切下來了,重達9斤,足足有排球那麼大。在國外的文獻中,直徑4厘米的血管瘤就被定義為“巨大”。然而,吳孟超面對的,幾乎都是“超級巨大”的腫瘤。當時,有些年輕同事勸他:“這麼大的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萬一出了事,你的名譽就毀了。”吳孟超回答:“名譽算什麼,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

吳孟超一生救了很多人的命,卻沒能挽救自己的父親。“我父親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后來黃疸去世了。我自己是學這一行的,不能給父親醫治,所以我很痛心。”有一次,吳孟超向組織請示,回了一趟馬來西亞。“那次我到墳上去看他們,就在爸媽的墓前,我說:‘媽媽爸爸,我已經為國家做了一點事情,現在工作還是很好’。就這樣講,我對得起爸媽。”

一位與吳孟超合作了30多年的護士長說,她曾看到過這個傳奇醫生的另一面,“手術后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術衣都濕透了,兩隻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雙手在微微顫抖。”吳孟超曾對她說:“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裡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干淨的,記住給我擦干淨,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

醫者仁心,大醫精誠。吳孟超用一把有溫度、有情懷的柳葉刀,鑄就了新時代的醫魂,彰顯了醫者的大愛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丁強、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