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掠影
功不可沒的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三】
2016年04月20日15:45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遠征軍突破日軍陣地,進攻密支那。

三戰三捷出手不凡 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抗日志願隊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收集軍事情報。王楚英派遣了偵察組長錢濟民與多名隊員深入泰國偵察日軍動態與實力,不久他們就用信鴿從敵后發回大量情報,為英軍與志願隊制定作戰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113日凌晨,第二隊隊長陳慶生向王楚英報告說:在帕羅士以東丹那沙林河對岸,發現日軍出沒。王楚英立即命令陳慶生在帕羅士設置埋伏,出其不意地對敵人實行突然襲擊,然后迅速向密沙轉移,利用那裡的復雜地形再次設伏。

拂曉后,日軍約一個排渡過丹那沙林河后向帕羅士方向前進,陳慶生放過幾個走在前面的搜索兵,待其主力進入伏擊圈時,立即命令隱藏在路旁的戰士開火,同時引爆埋在地下的集束手榴彈和地雷。日軍被炸得暈頭轉向哇哇亂叫,有些還沒反應過來就中彈倒地,另一些未被擊中者和輕傷員舉槍反擊,但在志願隊猛烈火力猝然集中轟擊下支持不住,紛紛奪路逃入茫茫林海,丟下了28具尸體和輕機槍兩挺、步槍14支、擲彈筒兩個。從未上過戰場的華僑抗日志願隊首戰告捷,在英軍之前打響了保衛緬甸戰役第一槍,滅了敵人威風,鼓舞了士氣,受到英軍與緬甸人民的贊揚。

兩天以后,陳慶生又指揮所部在密沙伏擊日軍一個排,打死11人,生俘2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6支,創造了3天之內兩戰兩捷的戰績。

不久,王楚英奉命率領志願隊在泰緬邊境擔負起更為艱巨的戰斗任務。

當時,日軍在邊境聚集重兵准備侵入緬甸,英軍統帥韋維爾卻認為這個地區岡巒重疊,綿延千裡,密林浩瀚,荊棘叢生,既無路徑,更沒人煙,是無法通過的絕地,因此不主張派英軍大部隊防守,於是其部下英17師師長史密斯便決定讓志願隊替英軍打頭陣。志願隊出發時他親自前來送行,熱情洋溢地說:戰友們,我等著你們再打勝仗的好消息!戰士們斗志昂揚,齊聲高呼口號:消滅日本鬼子勝利一定是我們的再見吧將軍,等著我們的好消息

當天下午,部隊趕到了緬甸邊境重地高加力。第二天拂曉,王楚英率兩個中隊由高加力出發向距離日軍基地不到100公裡的密亞華迪前進。他發現此處地形險要,高山環抱、不見天日的密林之中竟有一塊四面邊長各約百余米的平坦空地,其南面緊挨著一個大水塘,高山上的溪水雨水匯集到這水塘裡,經南面的懸崖向深谷傾瀉而下,形成一道落差巨大的瀑布,響聲如雷,蔚為壯觀。根據敵情分析,這是日軍入緬的必由之路,於是王楚英決定安排4個分隊在此設伏。

199910月,重慶史迪威將軍故居。左為原史迪威的美籍副官楊孟東(原名狄克·楊),中為原史迪威的聯絡參謀、警衛隊長王楚英,右為史迪威的長女南希·史迪威。

一切准備妥當后,前方偵察報告說:距此約10公裡處發現日軍百余人,正分段揮刀砍伐森林中的藤蔓荊棘,開辟道路向我軍埋伏方向前進。下午2點剛過,隱蔽在一棵大榕樹上的王楚英和第一隊隊長柯明華,看見日軍十多人手執砍刀,汗流浹背地在東面山坡上奮力開路,慢慢地向前挪動,大約20分鐘后全部走進林中空地,隨后成散兵隊形,在空地四周進行搜索,未發現情況才向主力部隊發出訊號。

又過了30多分鐘,日軍約150余人陸續進入空地。突然出現的一塊平坦的空地和陽光,讓他們挂滿汗水的臉上綻開了笑容。一名軍官命令兩個班的士兵到空地東、西、北三面擔任警戒,其余日軍准備休息。王楚英和柯明華看得清楚,立即瞄准了日軍幾名軍官,扣動了手中沖鋒槍的扳機,槍槍命中,將日軍打倒在地。與此同時,埋伏在周圍的輕機槍、沖鋒槍、半自動步槍一齊開火,地雷和集束手榴彈也連續引爆。頃刻之間,槍聲、地雷爆炸聲響徹雲霄,震蕩山林,日軍官兵非死即傷,亂成一團,隻有極少數人逃入林中。

這場伏擊僅用20分鐘便結束戰斗,打掃戰場后統計,共擊斃日軍工兵隊長星光少佐、藤田大尉、上村中尉以下107人,擊傷谷川中尉和吉田少尉以下29人﹔繳獲輕機槍10挺、騎槍75支、手槍5支、軍刀140把。這支日軍先頭部隊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戰斗結束后,王楚英立即將勝利的好消息電告英17師師長史密斯,並請求他批准志願隊向象山主峰挺進,迎擊日軍后續部隊。不料英軍總司令胡敦擔心現時據守高加力的英軍1716旅如果固守該地抵抗日軍,將會無法撤退甚至被日軍殲滅,因此他命令16旅向巴安撤退,並指示志願隊應隨16旅后退,不必進入敵后。於是志願隊隻好奉命行動,作為后衛,掩護16旅於123日退出高加力去守巴安。

從此英軍步步后撤,223日,英17師(包括16旅)在師長史密斯率領下剛剛退到錫當河東岸重鎮莫克貝林,日軍第3335師團跟蹤而至,將其團團圍住,並以強力部隊猛攻錫當河上的大橋,企圖切斷英17師最后一條退路。守橋的英軍約克郡團在團長比爾指揮下打退了敵軍幾次進攻,但終因對方火力猛烈,攻勢強勁,比爾無法堅守,下令炸毀了大橋,遂使被日軍圍困在莫克貝林的英17師陷於絕境。

在此緊急關頭,志願隊指揮官王楚英與英16旅旅長瓊斯准將、裝甲營營長派生少校一道冒著危險沖入莫克貝林,與史密斯師長研究出一個方案,由派生和王楚英具體執行。

經過一番准備,他們兩人親自駕駛裝甲車在炮火掩護下開足馬力帶頭向日軍陣地猛沖過去,58輛裝甲車和志願隊官兵緊隨其后奮勇進攻,打得日軍措手不及,抱頭鼠竄,被迫后退五六裡,其包圍圈打開了一個大缺口,史密斯和瓊斯帶領部隊突圍而出,渡河到錫當河西岸,生還者3328人。派生和王楚英稍后也帶著裝甲車營和志願隊官兵846人棄車泅渡過河,帶回了電台和各種武器。

2004年9月27日,王楚英在騰沖國殤墓園為滇西戰役盟軍將士墓捐碑儀式上致悼詞。右為美國老兵詹尼·蘭斯工程師(戴眼鏡者),左二為美國航空協會主席杰夫·格林教授。

事后英國政府將勛章授予派生和王楚英,表彰他們在莫克貝林戰役中的突出功績,他們的部下也人人受到獎勵。一周后,王楚英在臘戍機場見到英軍統帥韋維爾,其部屬馬丁少將向他介紹說:這就是在錫當河勇救英軍突出重圍的志願隊長。韋維爾緊緊握住王楚英的手說:你們中國人是好樣的,我和英軍將士衷心感謝你。

311日,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奉命到緬甸指揮作戰,調王楚英擔任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中國遠征軍的蔡上校接替他領導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兩月后,英軍與中國軍隊撤往印度,英國軍官溫格特接管志願隊,他將柯明華的第一中隊派往明京山區,王興漢的第二中隊派往八莫地區,陳慶生的第三中隊派往撣邦高原,要求各隊在敵后開展游擊戰。此后,志願隊的官兵們浴血苦戰,遭到日軍的瘋狂圍剿,許多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柯明華、王興漢和陳慶生先后光榮犧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王興漢烈士的忠骸入葬雲南騰沖國殤墓園,柯明華、陳慶生兩位烈士的忠骸至今沒有找到。當年志願隊18歲的指揮官王楚英堅信: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全體戰士為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貢獻不可磨滅,烈士們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來源:《文史精華》2005年第07期,作者:甘競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