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掠影
功不可沒的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一】
2016年04月11日16:03  來源:中國僑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對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美、英隨即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者為了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妄圖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緬甸等國都變成它的殖民地,在戰爭爆發后不久就派兵進攻這些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的人民紛紛奮起反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進行抗日斗爭。當時緬甸戰場上有一支民間武裝——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異軍突起,南征北戰,積極配合中、英兩國正規部隊打擊日寇,在反侵略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值得稱贊的是全體隊員不計名位,不問報酬,奮不顧身地在戰場上拼搏,不少人為抗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惜他們的英雄事跡與貢獻至今鮮為人知。

志願隊18歲的指揮官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軍很快侵佔了越南,為了緬甸不被日軍攻佔,中國准備派遣遠征軍赴緬,組建中英聯軍統帥部。與此同肘,還建議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協助正規軍作戰。

當時緬甸是英國的屬地,也是印度的屏障,但是駐守緬甸、印度的英軍面對日軍的強勁攻勢驚惶失措,態度消極,打算放棄緬甸,退守印度﹔另一方面他們歧視中國人,輕視中國軍隊,認為中國軍隊到緬甸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更荒唐的是英軍總司令還說,如果緬甸讓日軍佔了,將來英國還可以從戰后的“和會”上把它收回來,若是讓中國軍隊來緬甸,他們肯定會賴著不走,英國人也無法把他們趕走了。因此英軍隻接受一個團的中國軍隊入緬,拒絕組建英中聯軍統帥部,更不願與中國軍隊共同進行緬南會戰。他們比較熱心的事,是請中方派人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因為當時緬甸有一些與日軍勾結的人建立了所謂“緬甸獨立義勇軍”,為日軍收集情報,從事間諜與破壞活動,英軍總司令指望組建華僑抗日志願隊制服這些“緬奸”,確保后方安寧。

於是經中國軍方負責人林蔚、侯騰將軍推薦,駐緬英軍總司令委派中國的聯絡參謀王楚英上尉負責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以下簡稱“志願隊”)。王楚英,1923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梅縣,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時,他隻有14歲,還在中學讀書,便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毅然報名參軍,在十八軍軍干班受訓一個月后被分配到十一師三十三旅旅部任准尉譯電員。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14歲的王楚英隨部隊趕赴前線參戰。在戰斗中王楚英代理排長。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日軍坦克與步兵的猛烈炮火他毫無懼色,奮不顧身地率領全排士兵頑強抵抗,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擊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十八軍軍長羅卓英稱贊王楚英是“不怕死、能打仗的娃娃排長”。此后“娃娃排長”一詞在十八軍內便成了他的代名詞。

2004年9月27日,王楚英(左)在騰沖與緬甸華僑老戰友林鋒合影。

1939年王楚英被派往軍校學習。1941年春從中央軍校17期炮科畢業后到雲南文山任五十四軍軍長黃維的機要參謀兼特務連長,同年8月調任軍委會駐滇參謀團團長林蔚將軍的機要參謀。12月15日隨中國駐印緬軍事代表侯騰入緬,任英十七師聯絡參謀,同時承擔起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的重任,志願隊建成后又被任命為該隊指揮官(隊長)。

組建志願隊首要困難就是隊員來自四面八方,大部分是青年學生,全隊478人,隻有30人是昆明中央軍校5分校即將畢業的僑生,受過一年半軍官教育,但沒有作戰經驗﹔有200人是來自東南亞各地的僑生,在昆明僑務人員訓練班接受過3個月軍事訓練﹔其他220人是從緬甸各地華僑中招募來的身體健壯、初中文化程度、無家庭負擔的青年,隻經過兩周的突擊訓練。王楚英按英軍總部的要求,參照“溫格特突擊隊”的裝備原則,將全體隊員編成3個中隊,每隊140人,配備輕機槍9挺、沖鋒槍36支、半自動步槍45支、手槍6支、背負式無線電話機6部﹔每個隊員配手榴彈6枚,指北針1支、森林砍刀1把、彈藥1個基數以及英式背包、服裝。除了3個中隊以外,王楚英還選30名精干、有特長的隊員編為一個特勤分隊,下轄偵察、通信和交通3個組。他經過調查了解,精心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者分別擔任中隊長、分隊長和組長,不少人經過訓練成為機智勇敢的優秀干部,在工作與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組建志願隊的時間很緊迫。1941年12月16日,王楚英隨侯騰將軍到仰光后即著手此事,此后3天,各項工作基本就緒。20日下午3時,駐緬英軍參謀長哈定在侯騰等人陪同下前來檢閱並舉行授旗儀式。授旗后哈定致詞,說:“你們昨天才穿上軍裝拿到武器,隻經過昨夜和今天上午短短幾個小時的訓練,現在你們已經是一支軍容嚴整、動作熟練、威武雄壯的軍隊了。這應該說是你們中國人創造的奇跡呀!我祝願你們在戰場上再創造奇跡!”哈定話音一落,隊伍中立即爆發出“消滅日寇!爭取勝利!”的歡呼聲。

(未完待續……)

(來源:《文史精華》2005年第7期,作者:甘競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