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第四屆“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2017年12月06日09:26  來源:中國僑聯

12月1日—4日,由閩南師范大學、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廣東五邑大學和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主辦,閩南師范大學福建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學術管理中心、廣東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和漳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承辦的第四屆“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漳州市成功召開。


在開幕式上,閩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吳彬鏹,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福建省僑聯副主席、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會長謝小建,五邑大學原副校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福建省檔案館副館長馬俊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及來自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溫州大學、五邑大學、韓山師范學院、嘉應學院、黑河學院、紅河學院和福建社會科學院、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以及台灣師范大學、馬來亞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六十余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開幕式由閩南師范大學副校長肖慶偉教授主持。吳彬鏹書記、張春旺所長、謝小建副主席、馬俊凡副館長分別致辭。張春旺致辭時說,從一定意義上講,僑鄉是廣大僑胞的根,僑鄉文化是海外僑胞的魂,根和魂筑起共同的夢。加強僑鄉研究,是所有專家學者的責任,多年來相關專家學者致力於僑鄉文化研究,未來應形成合力持續推進相關研究。吳彬鏹書記、張春旺所長共同為中國僑鄉文化(福建)研究中心揭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作了題為《落葉歸根、落地生根與溯源尋根——關於中華民族“根”文化的若干思考》主題報告。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閩南師范大學海外學院院長王建紅、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劉進、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研究員路陽、海南師范大學海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邢寒冬和黑河學院科研處處長寧艷紅分別作了題為《關於僑務工作實踐和理論的幾點思考》、《斯文的樣態:原鄉要素在東南亞存續及其“華人”塑造功能》、《全球化背景下華南僑鄉鄉村治理中的海外華僑——以1900—1949年的廣東台山縣為例》、《歸國僑生、社團互助與關系網絡——旅京華僑學會之研究》、《海南華僑捐助辦學與僑鄉基礎教育的勃興》和《論早期旅俄華僑歸國后對黑河地區經濟文化的影響》的大會報告。


第一組分組討論主題為“僑批、記憶與僑鄉精神建構”。泉州中國銀行黃清海、漳州市僑聯郭伯齡、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蒙啟宙、閩南師范大學教授安拴虎、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惠芬、台南市文化協會秘書長周芷茹、閩南師范大學張穎、福建師范大學賴江坤分別發表題為《閩南僑批業與僑鄉民間金融》、《淺議僑批的閩僑精神》、《近代美洲信匯與廣府僑批》、《“福佬人”的身份認同淺議》、《民國時期中國僑鄉報紙中的華僑形象探析》、《兩岸大學生社區口述歷史共建:以廈門中華街道中山社區40年代歸僑為例》、《印尼華人布袋戲的改變與堅守》、《保生大帝信仰維系下的兩岸宗族關系》的論文。


第二組分組討論主題為“僑教、慈善與僑鄉社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石堅平、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講師冉琰杰、潮州市僑聯原主席楊錫銘、馬來亞大學高級講師周芳萍、馬來亞大學博士生何佩瑤、閩南師范大學教授程群、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覃壽偉、閩南師范大學博士羅臻輝分別作了題為《商業資本主導下的五邑交通近代化與僑鄉城鎮化》、《清末民國廣東台山華僑與僑鄉女子教育》、《泰國潮州人在原鄉捐辦福利事業概況及其原因淺析》、《信息和通信技術在馬來西亞中學中文教學的應用》、《華人和華文:馬來西亞教育制度下新生代華人的認同》、《閩南地區僑鄉文化發展初步思考》、《啟童蒙抑或跳龍門:近世吧國義學之探討》、《華僑、商會與僑鄉慈善事業——以光緒末年漳州水災為考察》的論文。


第三組分組討論主題為“貿易、移民與建筑空間”。嘉應學院教授肖文評、華僑大學教授陳志宏、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唐若玲、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講師姚婷、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毛麗、閩南師范大學博士王亦錚、漳州長泰一中陳馨、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黃肖昱分別作了題為《民國時期粵東梅州華僑家族的經濟生活》、《海外移民貿易影響下的廈門近代城市空間歷史變遷(1910s—1930s)》、《中西合璧的海南僑鄉建筑》、《近代五邑僑鄉的商人與商業廣告》、《15-17世紀初的漳州海外貿易及對海外移民的影響》、《從族譜資料看泉州家族的移民圈和貿易圈》、《僑鄉特色建筑保護研究》、《淺析文學家林語堂的閩南故居》的論文。


第四組分組討論主題為“僑鄉、僑政與一帶一路”。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張國雄、福建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張進華、漳州台盟副主委許鋼、中山大學副教授黎相宜、韓山師范學院研究員黃曉堅、紅河學院教授楊芳、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生上官小紅、閩南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助理鄧振軍分別作了題為《美國鐵路華工的追夢、圓夢——基於僑鄉視角的考察》、《僑鄉與“一帶一路”戰略研究》、《許地山父子與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研究》、《政治傾向、政治社會化與身份利益——基於泰北華人社群的民族志研究》、《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柬埔寨華人社會》、《清末民國時期迤薩馬幫與紅河僑鄉探討》、《福建暨南局與閩省僑政(1919—1927年)》、《離散、家國與夢想:華僑農場形成溯源》的論文。


在閉幕式上,溫州大學浙江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華炳、台灣師范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潘朝陽、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長肖文評和韓山師范學院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黃曉堅作為小組召集人分別介紹了所在小組的研討情況。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教授作大會總結。張國雄指出,本次大會學術研討體現出以下特點:注重鄉土文獻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更為重視田野工作和實証調查,通過社會學、建筑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視野進行研討,參會學者來源多樣、涉及領域更為豐富,希望未來進一步推進相關研究。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前往閩南師范大學出席福建僑鄉文化館開館暨福建僑批檔案展開展儀式,並前往漳州雙第華僑農場和天一總局、番仔樓進行田野考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