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90周年紀念大會暨國際研討會舉行
2017年07月19日11:11  來源:中國僑聯

7月15—16日,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90周年紀念大會暨國際研討會在廣東省廣州市成功舉行,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華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紅河學院、嘉應學院、中國南海研究院、廣西社科院、福建社科院、廣州行政學院以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泰國法政大學、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1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春旺,廣東省僑辦黨組副書記、巡視員林琳,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一平教授,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曹雲華教授先后發表致辭。林如鵬回顧了暨大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的歷程,總結了主要成績與經驗,並對今后的發展進行了展望。張春旺在致辭時指出,90年來,暨南大學的華僑華人研究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初衷﹔始終堅持學術追求,學術操守﹔始終不懈耕耘,成果豐碩﹔始終胸懷寬廣、視野廣闊。作為中國僑聯改革的重要舉措,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正式改組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名稱變了,不忘初心,希望能夠繼續得到包括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在內的全國學界同仁的支持,並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華僑華人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李一平教授在致辭中對紀念大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加強雙方交流,密切合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Anthony Reid,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范祚軍、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河野泰之三位知名專家學者作了大會主題演講。開幕式上同時宣布了《東南亞研究》雜志優秀論文評選結果,並進行了姚楠翻譯獎頒獎典禮。

2張春旺致辭


本次紀念活動中召開了“華僑華人研究論壇”和“紀念東盟成立50周年圓桌會議:東盟與中國關系”。在“華僑華人研究論壇”上,暨南大學特聘教授、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中山大學教授袁丁,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麗水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其榮和暨南大學教授潮龍起分別發言。在“紀念東盟成立50周年圓桌會議”上,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菲律賓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唐芷玲分別致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Anthony Reid,廣西大學教授陸建人、加州州立大學孫來臣和暨南大學教授張振江分別做了主題發言。

會場一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國際研討會共分為東南亞研究現狀、越南研究、東南亞國別政治(緬甸)、華僑華人研究、語言與翻譯、其他東南亞國家研究、東南亞國別政治(馬來西亞)、華商網絡與華僑華人、東南亞國際關系和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十個小組。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這兩大主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討論。 第一組“東南亞研究現狀”,日本京都大學Kono Yasuyuki介紹了當前日本東南亞研究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菲律賓和平、暴力和恐怖主義研究院Rommel Banlaoi就中國對東南亞恐怖主義的研究加以關注﹔北京外國語大學米良重點關注了中國的東南亞法律研究現狀﹔廣西民族大學岑雨洋探討了馬來西亞地區東南亞研究的發展趨向。第二組“越南研究”,浙江師范大學魏超考察了越南《輿地志》構建的古史起源與疆域觀﹔鄭州大學成思佳對於現存最早的越南古代史籍《大越史略》若干問題加以探討﹔紅河學院葉少飛對近百年來學術界有關《大越史記全書》的研究進行述評﹔北京外國語大學鐘珊考察了17—19世紀越南南方華人與中越文化交流融合問題。第三組“東南亞國別政治:緬甸”,雲南大學李晨陽分析了國家能力與緬甸民族和解進程的關聯﹔六盤水師范學院俞家海探討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在緬甸對接現狀與挑戰﹔廣州行政學院姜帆對於近代緬甸的華僑會黨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中國南海研究院張舒考察了羅興亞難民問題與東盟地區治理所面臨形勢與問題﹔香港浸會大學彭念關注了緬甸戰略文化的演變及其對緬甸對華政策的影響。

會場二


第四組“華僑華人研究”,泰國法政大學教授楊保筠教授就泰國華僑華人研究談了自身的深入思考﹔暨南大學宋婉貞從殖民時期爪哇華人的分析視角考察海外中華文化堅守中的歐洲因素﹔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路陽對於民國知名法學家丘漢平先生在暨南大學期間有關華僑華人研究成果加以專門考察﹔暨南大學王聰介紹了“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南太平洋島國華僑華人概況﹔華僑大學何高平關注了華裔青年學生的中國國家形象問題。第五組“語言與翻譯”,北京外國語大學顧佳赟以“北外模式”考察了亞非非通用語言建設和地區的研究﹔加州州立大學孫來臣基於全球史視角,對於翻譯活動遇東南亞歷史進程加以考察﹔雲南大學畢世鴻探討了《安南史研究》翻譯的經驗和不足,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第六組“其他東南亞國家研究”,中山大學陳世倫專門討論了柬埔寨庇護主義的成因及表現﹔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梁薇探討了柬埔寨多黨制下雙雄爭霸新格局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廣西民族大學楊靜林對於冷戰時期中國共產黨與菲律賓共產黨的黨際關系加以考察﹔暨南大學張明亮以廣西北海為例對於南海漁業、漁民問題加以考察。第七組“東南亞國別政治:馬來西亞”,中山大學范若蘭對於旺阿茲莎從政之路加以考察﹔暨南大學庄禮偉從社會的視角對於馬來西亞國家的意向和實踐進行分析﹔朱苼鑫分析了馬來西亞十四屆大選前的國內政局﹔廣東工業大學齊順利從主權、族群邊界與全球化的視角出發,考察了國際移民與馬來西亞民族國家建構問題。

會場三


第八組“華商網絡與華僑華人”,日本立命館大學Rolf Schlunze對於日本的美國經理人和華人經理人及企業家進行了比較研究﹔日本立命館大學守政毅基於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案例,分析了網絡組織活動下的華商企業家網絡形成機制﹔華南理工大學王慶林、亢升從絲路公共外交的視角分析了華僑華人的作用與貢獻。第九組“東南亞國際關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thony Reid 從歷史上中國與東南亞的雙邊關系視角來考察中國崛起﹔暨南大學呂振綱對於古代東南亞的地區秩序加以關注﹔普林斯頓大學黃韻琪關注於中國經濟外交對於中國在東南亞的想象力的關聯﹔暨南大學陳奕平對於大國關系變動視角下的東盟國家戰略選擇問題加以關注﹔北京外國語大學傅聰聰探討了東盟國家對華政治轉變及戰略走向問題。第十組“馬來西亞華人研究”,福建社科院吳元對於第十大馬計劃下華人收入變化加以考察﹔貴州大學王九龍分析了馬來西亞民族國家建構與文化排華問題﹔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廖文輝考察了馬來西亞閩南人興學辦教網絡﹔嘉應學院周雲水以馬來西亞客家教育為例,考察了東南亞華人社會文化變遷問題。

會場四


本次紀念活動閉幕式由暨南大學教授庄禮偉主持。北京大學教授楊保筠,廣西大學教授李晨陽,暨南大學教授李明歡、張振江分別發言,對本次會議情況進行總結。

會場五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和東南亞研究歷史悠久,實力雄厚,蜚聲海內外學術界。1927年,暨南大學成立南洋文化教育事業部,這是國內首家專門從事華僑華人與東南亞研究的學術機構。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自2011年成立至今,已成為中國東南亞研究與涉僑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