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22日,應新西蘭奧克蘭博物館、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等機構邀請,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王秋惠、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密素敏博士和張煥萍博士五人組成的出訪團組,赴新西蘭、澳大利亞交流訪問和考察調研。
此次出訪行程安排緊湊,活動內容豐富,不僅與當地僑團、僑社,更與當地主流機構進行了深度交流。
15日晚,代表團一行抵達奧克蘭,受到奧克蘭華人社團屋侖華僑會所主席呂顯華及其他社團成員的熱情接待。在座談中,他們詳細介紹了奧克蘭的僑情。代表團一行還在呂顯華會長及委員何黃美蓮(Melin Chong)的陪同下於次日下午參觀了屋侖華僑會所會址。據呂顯華會長介紹說,目前,屋侖華僑會所有兩個活動場所,都是老一代華人捐款買下的。它們為新移民提供了很好的活動和交流場所。為使華人移民子女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屋侖華僑會所還開設了中文、太極等課程。
出訪團參觀屋侖華僑會所
16日上午,代表團一行在新西蘭華裔學者李海蓉博士的陪同下,赴奧克蘭博物館交流並參觀了《華夏人與長白雲故鄉》展覽。該展出是新西蘭歷史上首次將華人歷史作為主題的展覽,引起當地華人和主流社會的廣泛關注。據了解,該展覽展出以來,到奧克蘭博物館參觀的游客70%是專門為看這個展覽而來。
出訪團在奧克蘭博物館
奧克蘭博物館為代表團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奧克蘭博物館館長David Gaimster博士攜博物館工作人員與代表團進行了交流座談並互贈禮品留念。
17日上午,代表團訪問了但尼丁奧塔哥大學,與奧塔哥大學名譽副校長Tony Ballntyne教授、奧塔哥大學人類學與考古學系主任Richard Walter教授等人進行深入交流,雙方還互贈相關書刊資料。
出訪團在奧塔哥大學
隨后,代表團參觀了奧塔哥大學考古系Richard Walter教授的實驗室。其中陳列著該考古團隊在勞倫斯華工營地挖掘出來的華工使用過的部分生活器物。據了解,在Richard Walter教授的領導下,考古隊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對勞倫斯華工營地共進行了四次細致挖掘,出土了大量華工曾使用過的生活實物。奧塔哥主流媒體《奧塔哥每日時報》(Otago Daily Times)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出訪團在奧塔哥大學考古學系實驗室
在但尼丁期間,代表團還訪問了奧塔哥長老會檔案中心,並參觀了新西蘭華人歷史學家伍德明先生的私人收藏。伍德明先生向代表團詳細介紹了奧塔哥地區的華人歷史,以及勞倫斯華工營地的挖掘和保護情況。此外,代表團還在Malcom Wong等人的陪同下參觀了新西蘭最古老的歷史博物館——奧塔哥移民博物館。該館主要針對土著毛利人、早期華人以及之后的移民潮而建立。代表團一行認真參觀了該館中關於但尼丁中國移民的展覽,從中感受一百多年來華人在但尼丁所經受的曲折經歷。
出訪團在長老會中心
隨后,代表團參觀了但尼丁中國花園——“蘭園”,觀看了“蘭園旅程”紀錄片片段,並與有關人員進行了座談。但尼丁市議員艾達(Elda)女士代表但尼丁市政府出席了座談。艾達議員表示,但尼丁華人的歷史是但尼丁歷史的一部分。華人與但尼丁的關系可以追溯到淘金時期,他們辛勤勞作,共同參與了但尼丁這個城市的財富創造過程。她說,自己很高興看到今天但尼丁市對華人淘金歷史及華人對當地貢獻的認可,華人對但尼丁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出訪團在中國花園-蘭園
此次代表團的一個重要行程是考察華工營地。6月17日下午,代表團在伍德明先生、Malcom Wong先生等人的陪同下實地考察了勞倫斯華工營地遺址。雖然目前遺址綠草茵茵,但一百多年前的酒店、祠堂、商店、水井、烤豬爐仍依稀可見。伍德明先生向大家介紹了華工營地的修繕、維護情況及下一步的修復計劃。
出訪團考察勞倫斯華工營
19世紀60年代,奧塔哥中部發現了金礦,引來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包括數以千計的華工。奧塔哥地區的勞倫斯鎮在鼎盛時代曾經是早期新西蘭人口最集中的市鎮之一。今天,勞倫斯的舊時公共建筑及眾多歷史遺跡依然保存完整。勞倫斯的眾多歷史遺跡中,最引起海外華人研究學者所關注的是距離鎮中心以西約一公裡左右的華工營地。始建於1867年的華工營,在淘金時代曾經聚居著120多名華人。2004年,在新西蘭華人歷史學家伍德明先生領導下的勞倫斯華工營地公益信托基金會正式成立。自成立以來,該基金會一直致力於華工營地遺址的保存及考古挖掘。
除了勞倫斯華工營地外,18日上午,代表團參觀了箭鎮湖區博物館。該博物館雖然較小,但專門設置了淘金熱展區,保存了大量淘金時期的物品,重現了當年中國淘金者與歐洲移民的真實歷史故事、生活經歷。箭鎮博物館館長David Clarke親自帶領代表團參觀,並為代表團作了耐心細致的講解。
參觀湖區博物館之后,代表團一行在David Clarke的陪同下,參觀了華人淘金工遺址村。David Clarke館長向代表團詳細介紹了箭鎮淘金華工的歷史。華人遺址村見証了早期華人的艱辛歲月,是新西蘭華人奮斗史的縮影。據David Clarke館長說,當1937年箭鎮華人村最后一名華工去世時,鎮上五大教會代表來抬他的棺槨。1962年,箭鎮政府在原址建立起了箭鎮華人遺址村(Arrowtown Chinese Settlement),以表彰華人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該遺址村是新西蘭乃至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整保留的華工生活遺跡。
出訪團參觀箭鎮
18日晚,代表團抵達澳大利亞墨爾本,與大洋洲越南柬埔寨老撾華人團體聯合會會長楊怡生、咨詢主委張顯揚等人進行交流。據楊怡生會長介紹,在代表團到達澳洲的前一周,也就是5月25日,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州州長Daniel Andrews,正式為19世紀淘金潮時期該州實行的排華法案和種族歧視,向當地華人團體道歉。這次道歉體現出維多利亞州政府對華人歷史貢獻的肯定,對華社是一種鼓勵,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不過,這次道歉畢竟只是州政府一級的行為,還不是國家層面的道歉,華社仍需努力。
19日上午,僑研所一行3人訪問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亞洲研究所是研究亞洲語言、文化和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機構。成立至今,在教學、科研和跨學科發展發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研究所的紀寶坤教授和高佳教授是研究國際移民和華僑華人問題的知名學者,在全球移民研究、澳洲新移民研究、澳洲華人語言與文化研究、澳洲華人社區發展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在座談中,張秀明介紹了僑研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近年來中國華僑華人研究的基本情況,希望未來能與亞洲研究所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座談會后,雙方互贈了相關書刊資料。
僑研所一行訪問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
隨后,代表團參觀了澳華歷史博物館和墨爾本唐人街。
19日下午,經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牽線搭橋,在高佳教授、楊伊璐博士的陪同下,代表團一行參觀了墨爾本移民博物館。博物館館長Tasneem Chopra和項目負責人熱情接待了代表團一行,館長詳細介紹了移民博物館各項展陳和基本情況,特別是華人移民的歷史。移民博物館充分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多媒體等展陳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華人在澳洲生存發展的歷史。參觀結束后,移民博物館也表達出以后有機會能與中國方面開展合作交流的願望與意向。
出訪團參觀墨爾本移民博物館
在悉尼期間,僑研所一行3人拜訪了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並與中心主任鄧利杰(Luigi Tomba)教授、邵春芬博士等人進行了交流。據介紹,中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泛大學資源方面的多領域研究,包括教育、宣傳、政策制定、社區關系、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和公共話語。該中心致力於與中國合作,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對世界和澳大利亞的影響,推進雙方合作關系。張秀明介紹了此行訪問的目的,表達了今后雙方加強交流的願望。
僑研所一行拜訪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代表團一行還考察訪問了要明同鄉會和洪聖宮廟。要明同鄉會成立已有130多年,由廣東高要、高明兩縣地區移民所組成,現有會員9000余人。要明同鄉會是澳洲悉尼華人社團中歷史最悠久、華人眾多的社團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本會歷史檔案、圖片資料與實物等,代表團為此收集、拍攝、記錄了一批檔案資料。
出訪團訪問悉尼要明同鄉會
此外,代表團一行還考察了奧克蘭的百年老店——和利雜貨店和悉尼唐人街。
此次出訪,代表團不僅受到了僑團的熱情接待,而且感受到當地主流機構積極、友好的態度以及與中國加強合作交流的願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