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三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雲南召開
2016年11月15日11:02  來源:中國僑聯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三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紅河學院召開。本次會議由雲南紅河學院、廣東五邑大學、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雲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和雲南省僑務辦公室聯合主辦,雲南紅河學院人文學院、紅河州歸國華僑聯合會、紅河州外事僑務辦公室和紅河縣人民政府協辦,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北京、廣東、福建、雲南、浙江、海南、吉林、黑龍江和新疆等地的近百名學者及僑務工作者參加了會議。

2016651925

開幕式由紅河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張平海主持。紅河學院副院長張燦邦,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雲南省僑聯副主席、昆明市僑聯主席朱燕,雲南省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胡明學先后致辭。張燦邦在致辭中介紹了紅河學院的發展情況及紅河學院的僑鄉研究特色。張國雄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發展歷史及價值意義。張國雄表示,中國僑鄉研究關注本土優勢的文化形態,是“根、魂、夢”中的培根工程,在學術研究上有特色,同時對於國家戰略具有積極意義。朱燕在致辭中介紹了雲南省的僑情,她表示雲南是民族文化大省,第三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的召開,豐富了雲南民族文化的內涵,提升了雲南民族文化的高度。胡明學在致辭中介紹了雲南歸難僑和華僑農場的情況,認為僑鄉文化是雲南的新名片,加強雲南僑鄉文化研究,有利於增強文化自信的體驗和培養。

1396250391

1282693925

致辭之后,與會各位嘉賓共同為“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會議同時舉辦了贈書儀式,五邑大學僑鄉研究中心和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分別向“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贈送了華僑華人研究相關書籍和資料。

1233951044

開幕式后,五位專家圍繞“邊疆僑鄉與少數民族僑鄉”這一主題介紹了雲南、新疆、黑龍江、吉林和廣西的僑鄉僑情。

雲南紅河學院教授、雲南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作慶在報告中表示,雲南既是少數民族大省又是邊疆地區,哈尼梯田文化別具特色,如何打造這一世界著名文化遺產,需要向其他僑鄉學習借鑒。

五邑大學教授石堅平介紹了新疆的僑情。新疆僑情以少數民族與跨境民族為特色,典型的僑鄉如哈克蘇等有著獨特的歷史,進行新疆僑情研究,要注重微觀個案研究,加強少數民族的深層次研究,做好人物傳記和口述史的工作。

黑河市僑聯主席許基一介紹了黑龍江歸僑僑眷的特點及地理因素原因。黑龍江華僑出國以俄羅斯、蒙古和朝鮮為主,歸僑具有老僑貧困、新僑增加等特點。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曲曉范從吉林的人口流失與振興東北談起,梳理了中朝關系、中韓關系對於吉林歸僑與僑鄉形成的影響。

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廣西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鄭一省介紹了廣西僑鄉的特點——陸疆海疆僑鄉兼備,新老僑鄉並存,上林縣、容縣、僑港鎮、華僑農場等各具特色,形成了多元一體的廣西僑鄉特色。僑鄉研究要突破原有范式,構建新的范式。

為了推動研究走向深入,實現更好交流,大會一改以往的論文宣讀模式,將與會學者按照不同主題分為四組進行深入討論。

第一組“民族僑鄉與跨境移民”由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教授張躍主持,討論問題包括:“目前,邊境僑鄉、少數民族僑鄉研究的重點是什麼?”“邊境僑鄉、少數民族僑鄉與傳統僑鄉有什麼相同之處和文化差異?”“如何從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研究專題等方面擴展和深化跨境民族研究,形成與鄰國之間的關於跨境民族研究的學術對話?”“如何發掘邊疆僑鄉、少數民族僑鄉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等文化產業?”等。

QQ圖片20161115094822

第二組“華僑華人與農林場、僑鄉”由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施雪琴主持,討論問題包括:“華僑農場與僑鄉社會的關系?兩者的異同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新時期新移民的興起與新僑鄉的形成?新僑鄉與傳統僑鄉有何異同?”等。

QQ圖片20161115094857

第三組“僑鄉與‘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韓山師范學院教授黃曉堅主持,討論問題包括:“僑鄉、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作用、參與渠道、面臨哪些挑戰?”“‘一帶一路’倡議給僑鄉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等。

QQ圖片20161115094852

第四組“僑鄉社會與歷史文化”由五邑大學教授劉進主持,討論議題包括:“如何給今天的僑鄉、僑鄉文化定義?其最大特征是什麼?”“如何進一步提升僑批研究的視野、理論和方法?”“僑鄉文化在海內和海外傳播及其途徑、特點”等。各小組圍繞各自的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她指出,本次研討會有三個特點:一是“老話題,新視角。”僑鄉研究雖然是一個老話題,從邊疆的視角與少數民族的視角進行僑鄉研究,打開了新的一扇門﹔二是“老模式,新安排。”研討會是學者們常規的研討交流方式,這一次採用了新的模式,安排主題報告與分組討論的模式,創新了研討交流模式﹔三是“老圈子,新面孔。”華僑華人研究是一個老的圈子,這次又加入了不少新的面孔,特別是在僑聯基層工作第一線朋友的加入,為華僑華人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李明歡指出,這次研討會同樣也引起了新的思考。“海與陸的思考”——海疆僑鄉與陸疆僑鄉的關系是什麼?“主與從的思考”——漢族華僑與少數民族華僑誰是主誰是從,這是新的值得思考的問題。“流和居的思考”——雲南華僑的遷徙,是移民全球化的一個縮影,流動不是目的,居住是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環境。馬幫文化與舟楫文化有著類似之處,擴寬了僑鄉比較研究的視野與思路。

研討會還擬定2017年第四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范大學舉辦。此外,大會還組織專家學者就雲南紅河馬幫文化、迤薩僑鄉等進行了調研。通過身臨其境的原生態考察,深化了中國僑鄉研究者的思路與情懷﹔獨具特色的雲南僑鄉文化,拓展豐富了中國僑鄉研究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14年,是一個協同創新平台,秘書處設在五邑大學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近年來,中心通過加強與各地研究機構和單位的交流合作,推動全國的僑鄉文化研究。2014年,第一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首先在五邑大學舉辦,第二屆“中國僑鄉研究”學術研討會2015年在廣西舉辦,這次第三屆“中國僑鄉研究”,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僑鄉研究的發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