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韓國國立仁川大學李正熙教授主講中國僑聯華僑華人研究系列講座
2016年09月18日22:23  來源:中國僑聯

2016年8月30日上午,韓國國立仁川大學中國學術院李正熙教授以“中日戰爭時期朝鮮華僑的抗日活動”為題主講了中國僑聯華僑華人研究系列講座,並在講座后參觀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講座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三層報告廳舉行,由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張秀明主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陳奉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宋燕鵬副編審,國僑辦僑務干校副教授張梅,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博士后龔寧,以及僑博、僑研所的部分同志約20人參加了講座,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勾宇威為講座進行了翻譯。

學界對於抗日戰爭期間朝鮮華僑的抗日活動研究尚有待充實,已有的研究並未專門且深入地探討這一問題。此前有台灣暨南大學教授李盈慧、日本學者菊池一隆等人的研究有所涉及。這方面研究匱乏的主要原因是朝鮮華僑抗日活動的秘密性,以及日本殖民者為了統治朝鮮半島而設立的朝鮮總督府對這些反抗事件的絕密處理方式。李正熙教授通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挖掘了朝鮮總督府的各種檔案資料,重新展現了朝鮮華僑的抗日史實。

李教授分三個階段介紹了朝鮮華僑的抗日活動。首先介紹了抗日戰爭前半期(1937-1941年),在朝的中國領事館和華僑的抗日活動。他著重介紹了193712月末,在日本扶植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強制在朝各領事館將青天白日旗換為五色旗的事件中,各領事館的抵抗活動和諜報工作。其次他介紹了抗日戰爭爆發初期(19377-19397月)因諜報罪被逮捕的42名華僑的情況。在第三階段抗日戰爭后半期(1942-1945年)的華僑抗日活動中,李教授通過數據的列舉,說明了朝鮮華僑抗日活動從1942年后急劇增加的趨勢,以及與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之間的關聯,對自起團、中國青年團、日東會等華僑抗日團體的活動做了詳細的描述,有多名華僑因參加抗日活動而被抓捕並被日本刑務所拷問致死。這一時期,朝鮮釜山為抗日活動蓬勃發展的地區,大邱、全州、京城、仁川、大田、新義州、津海、海州等地區都有和八路軍有關或無關的華僑抗日活動,其具體形式多為偵察和傳播情報、破壞敵方設施等。

李教授認為,此前學界的觀點是抗戰期間朝鮮華僑的抗日程度比較低,而通過他的研究和新的史實的發現,這一論斷能否成立還有待商榷。

李正熙教授的精彩報告贏得了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在場的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並就朝鮮半島華僑的多方面問題與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張秀明作了總結發言。她認為目前對於華僑抗日活動的研究多偏重整體情況和東南亞地區,如南僑機工、華僑捐款、延安華僑、東南亞華僑在僑居地的抗戰等,而對於朝鮮華僑的抗日活動研究甚少,李教授的研究選題新穎且很具研究價值,彌補了目前研究的不足。

講座結束后,張秀明副所長向李正熙教授贈送了《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僑情快訊》等期刊。

下午,李正熙教授在僑博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他仔細地聆聽講解,觀看展品。他表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展覽非常好,生動展示了華僑的歷史以及他們為居住國發展所做的貢獻。朝鮮華僑也為當地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有自己的貢獻,但人們對此的了解很少。韓國舉辦過大邱華僑定居100周年的展覽並出版了畫冊,他願意將畫冊贈送給博物館,以豐富展覽內容。

講座后,李教授還在僑研所進行了座談,詳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以及韓國的中國新移民等情況,並表示希望與僑研所加強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