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僑研所副所長張秀明一行赴漳州參加學術會議並開展僑情調研
2016年05月26日15:30  來源:中國僑聯

2016年5月20—24日,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張秀明,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密素敏、張煥萍一行三人赴福建漳州參加“一帶一路”與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漳州市進行僑情調研。

5月20—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移民與海外華人研究中心、閩南師范大學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來自國家民委、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台灣“中研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閩南師范大學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印尼國民大學等國內外20多家單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在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移民與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理事長方勇,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閩南師范大學校黨委書記林曉峰,國家民委原副主任周明甫,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副校長趙健,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分別致辭。台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庄英章等9位專家學者作了主旨發言。在小組討論中,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海外移民社會、中國僑鄉研究、僑務工作研究、跨國主義實踐與研究等5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討。大家暢所欲言,分析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外華僑華人能夠發揮的作用和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進一步深化了“一帶一路”與海外華人研究。

523日,張秀明一行在漳州開展僑情調研,並與漳州市僑聯進行了座談。福建省僑聯副主席、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會長謝小建,漳州市僑聯主席林智勇、副主席蔡余浦、秘書長洪倩等人參加了座談。

林智勇介紹了漳州市僑情以及市僑聯開展的工作。漳州籍華僑華人150萬人,港澳同胞10萬人,全市歸僑僑眷總數50余萬人,漳州籍台灣同胞1000萬人。老一代華僑華人主要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為聚居地,新移民則主要去往拉美國家。漳州市僑聯成立於1961年,目前共有僑聯組織554個。近年來,漳州市僑聯在服務經濟發展、依法維護僑益、拓展海外聯誼、積極參政議政、強化僑務對台、參與社會治理、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2015年,漳州市僑聯配合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參與引資12個項目,針對困難歸僑僑眷開展“精准扶貧”,建立健全海外僑團、重點人士信息庫,根據“僑中有台、台中有僑”的特點,積極開展僑務對台工作。漳州市華僑歷史學會根據自身情況開展僑史研究,編輯了《華僑抗戰女英雄李林》紀念畫冊,計劃付諸出版。

謝小建隨后介紹了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的工作情況。目前,福建省所轄9個地級市中已有7個成立了僑史學會,南安市還成立了全省首個縣級僑史學會。近年來,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充分借助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和地方僑史學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通過華僑文化展示中心舉辦“福建華僑與抗日戰爭”等多場展出,編輯出版了《華僑華人抗日名杰傳》《福建華僑與抗日戰爭》等多部著作,並承擔了《福建華僑史》中福建華僑農場發展變化的重點課題。今年,福建省僑聯還將啟動福建僑聯史的編纂,目前正在收集資料。

張秀明表示,福建是傳統僑鄉,具有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和傳統,省和很多市縣都成立了僑史學會,工作卓有成效。漳州作為重點僑鄉,僑務資源豐富,僑情很有特點。她也介紹了僑研所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近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核心期刊、中國僑聯課題、僑史工程、僑鄉文化研究與保護工程、學會文庫等學術研究和交流平台體現了僑研所學術研究與對策研究相結合、歷史研究與現實研究相結合的學術定位。她表示今后要加強交流合作,為地方學會開展工作和學術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會后,雙方還互贈了書籍和資料。

漳州市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張琳光會見了張秀明一行。張琳光介紹了漳州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並表示,世情、國情、僑情發生了深刻變化,漳州市作為福建重點僑鄉,也要調整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做好僑聯工作。漳州市委統戰部部務會成員、調研員張少偉,謝小建、林智勇、蔡余浦等人參加會見。

調研期間,張秀明一行與漳州市僑聯副主席蔡余浦、角美鎮僑聯主席謝初鴻等人深入角美鎮,對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分布最廣、歷史最長的民間僑批局——“天一總局”和印証漳州華僑百年出洋史的“曾氏番仔樓”進行了考察調研,了解漳州僑鄉現狀與歷史,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