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僑研所派員參加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2015年度地區性研討會
2015年06月04日14:00  來源:中國僑聯

2015年5月29日—30日,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ISSCO)2015年度地區性研討會在韓國首爾召開。僑研所副所長張秀明、理論政策研究部主任巫秋玉、助理研究員王祎、羅楊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成立於1992年的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是一個致力於海外華人研究的學術性組織,擁有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該學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全球性國際會議,期間召開兩次地區性研討會,是世界各國華人研究領域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加強學術探討的重要平台之一。

此次研討會由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大學院共同主辦,主題是“東亞與華人”,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比利時、丹麥、匈牙利、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余名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會議共收到參會論文85篇。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參會學者圍繞東南亞、歐洲、美洲、東亞等不同區域的華人社會,海外華人的政治變幻、經濟發展、華文教育、身份認同、中華文化與藝術、華人文學等不同專題,以及現代跨國移民對新環境的適應、中國崛起對海外華人社群的影響、比較視野中的華僑華人等15個議題進行了分組研討。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大學院教授鄭永祿主持會議開幕式,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會長、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陳志明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美國華人學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教授王靈智、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金光億分別就“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和“韓國華人與華社的發展歷程”作了主題演講。

在分組討論會上,僑研所的四位同志都提交並宣讀了論文。張秀明的發言題為“21世紀以來華僑華人與中國關系的新變化——以僑務部門為例的分析”。她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新變化。華僑華人與中國的各方面聯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在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自身事業也得到了發展, 與中國的關系不再是單向的做貢獻,而是雙向互動,達到了雙贏。她以國內國外兩個場域、華僑華人與歸僑僑眷兩個主體為視角,以僑務部門制定的政策及開展的活動為例,梳理、分析新世紀以來華僑華人與中國關系的新特點。巫秋玉的發言題為“泰國歸僑研究——以《泰國歸僑英魂錄》為例”。她以《泰國歸僑英魂錄》中輯錄的619位泰國歸僑為研究對象,介紹了619位歸僑的構成、特點等情況,分析了他們在泰國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和貢獻,以及他們回國的動因、回國后的職業、參加抗日戰爭、參與新中國建設的情況。她認為,《泰國歸僑英魂錄》是研究泰國華僑華人歷史,華僑華人與中國、泰國歷史關系的珍貴資料。王祎的發言題為“俄羅斯中國入境人口結構分析:多元分化與跨國生存選擇”,她認為,赴俄的中國流動人口經歷了從個體到企業、從“野生”到文明、從自發到規范的歷程,這是市場需求和資源跨國流動的結果。俄羅斯的中國入境人口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絕大多數人選擇跨國流動,而不是取得長期居留權或俄羅斯國籍﹔二是俄羅斯中國入境人口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拓展的趨勢。羅楊的發言題為“移民與信仰圈的互動:以安溪清水祖師信仰為例”,她以發源於福建省安溪縣的清水祖師信仰為例,從兩方面分析了移民與信仰圈的互動,一方面是清水祖師信仰如何伴隨著安溪移民向外遷移的腳步,從閩南地區傳播到台灣、東南亞﹔另一方面是台灣和東南亞的台胞和僑胞在清水祖師祖庭的重修、迎春繞境儀式的恢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們對祖(籍)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貢獻。

第九屆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國際研討會將於2016年7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主題為“形塑中的認同:當代與歷史之華人移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