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兩岸學者齊聚樂清研討朱鏡宙生平和學術思想
2015年02月06日15:13  來源:中國僑聯

朱鏡宙(1890-1985),字鐸民,浙江樂清人,章太炎三女婿,中國新文化運動活躍人物、辛亥志士、著名民國報人、華僑史專家,先后在南洋工作、生活一年左右。

2015年1月10日—11日,以浙江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為學術指導單位,樂清市委宣傳部、統戰部聯合主辦,樂清市社科聯、僑聯承辦的朱鏡宙誕辰12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朱鏡宙故裡浙江樂清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上海市社科院、上海市檔案館、西北師范大學、浙江省社科院、台灣中研院、台灣成功大學等專家學者110余人,對朱鏡宙的生平經歷、社會研究、財經活動、詩歌藝術、師友交往、佛學思想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力通過解析台北“國史館”典藏的“國民政府檔案”裡兩組與朱鏡宙有關的文件,對朱氏在1930年代的事跡作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其中有關當時甘肅財政“撥款制度”狀況以及朱氏對此制度進行改革的原因、過程及效果評析甚詳。

北京魯迅博物館陳漱渝研究員《“自托閑雲一笑還”——朱鏡宙其人及其精神》,對朱鏡宙生平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述評,論述了朱鏡宙與佛教界先賢后進、新舊文化人、章(太炎)門弟子、辛亥志士、民國報界、南社成員、少年中國會、華僑、財經金融(政界)的種種關系。在解讀朱鏡宙“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等一段“開示”時,陳漱渝特別指出,朱鏡宙思想中存有一種對善的精神“雖不能至,心竊向往之”的傾向,這在當代中國依然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華東師范大學謝俊美教授《朱鏡宙佛學思想探源及對其人生評價》一文在分析了近代中國佛教的總體背景后,歸納了朱鏡宙皈依佛教的四個方面具體因緣,認為朱鏡宙一生作為無愧於他所處的時代,是一位值得后人紀念的人物。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張家成教授從“出耶入佛的因緣”、 皈依虛雲老和尚、對佛教改革的看法、創辦台灣印經處的經歷、個人佛學思想及修持特色等五個方面,將朱鏡宙與中國現代佛教的關系作了一番綜述,提出了一些很有說服力的見解。

台灣成功大學吳姍姍博士《民國詩人朱鏡宙詩歌探析》一文把朱鏡宙的詩歌創作放在清末民初中國文學史大背景下進行考察,認為朱鏡宙的詩歌與所屬社團理念有一致也有背離之處。吳姍姍指出,朱鏡宙盡管給人以比較接近政治、商賈的印象,但在事實上,朱鏡宙的詩全然沒有市儈氣息。吳博士還注意到,朱鏡宙詩中的“言志”,包含了時事與佛教兩大要素,表現出朱氏作為革命人士關心民瘼、悲天憫人的悲心與信心。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尚季芳教授《惠政在隴:朱鏡宙與甘肅經濟建設芻議》梳理了朱鏡宙任甘肅財政廳廳長期間種種興利除弊舉措及其成效,將論述背景置於國民政府力主開發西北、國內形勢吃緊、日本步步進逼的大時代之下,上溯清末以來西北軍事財政民政沿革之利弊,旁及邊民貿易、藏民習俗,認為朱鏡宙雖然在甘肅任職僅三年半,但其政聲斐然,是近代西北開發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其發展建設思想至今仍有借鑒價值。

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李章鵬副研究員《朱鏡宙華僑教育觀初探》一文,在借鑒已有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朱鏡宙的華僑教育觀除了一些具體意見外,主要表現為主張對華僑進行民族觀念教育和華僑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由華僑自行決定、自行主持。該文還分析了朱鏡宙華僑教育觀的現實和理論基礎,認為對僑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是其現實基礎,進化論和杜威的教育理論是其理論基礎。通過與時人觀點的比較,該文認為朱鏡宙華僑教育觀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從華僑實際需要出發,提出華僑教育由華僑自主的主張。

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夏鳳珍副教授《朱鏡宙的華僑觀及其當代啟示——謹以此文紀念朱鏡宙先生誕辰125周年》一文,梳理了朱鏡宙華僑觀的主要內容:南洋華僑社會已經形成﹔華僑是祖籍國和僑居國的貢獻者﹔華僑須自助、自救,須理性愛國﹔華僑要團結,要重視教育。夏鳳珍副教授認為,朱鏡宙的華僑觀至今依然極具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此次研討會收集到30余篇論文,其中不乏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佳作,代表了國內當前朱鏡宙研究的較高水平。研討會上,一些學者、專家還提供了新的史料,為進一步深化對朱鏡宙先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與會人員認為,朱鏡宙是從樂清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杰出人物。朱鏡宙先生不但是樂清的,也是全中國的,他不僅僅屬於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更屬於中國近現代富國強民的偉大歷史。

(有發、乙思)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