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青年作者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4年08月18日13:16  來源:中國僑聯

2014年8月14日,《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青年作者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北京、天津、福建、廣東、廣西、河南、四川等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青年學者近50人共聚一堂,就加強學術交流、凝聚青年隊伍等議題展開研討和交流。為更好地幫助青年學者拓展研究視野,進一步培養治學精神,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中國華僑歷史學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丘立本,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李明歡, 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徐雲作大會發言,向青年學者介紹華僑華人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治學經驗。出席會議的嘉賓還有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副校長趙健、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陳文壽、北京華文學院教授李嘉郁等。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主持會議。

丘立本研究員介紹了國際“涉僑戰略”的研究狀況與啟示,認為應從全球視野來看國際移民和僑務工作。從世界范圍看,我國的涉僑工作有很多亮點:一是起步早、歷史長,二是規模大,三是范圍廣,四是經驗相當豐富,目標更明確。當然,其他國家的僑務工作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力度大,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李明歡教授結合自己多年從事華僑華人研究的經歷和實踐,毫無保留地向青年學者傳授自身治學探索的體會,主要有: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忠誠事業,感恩回報﹔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持之以恆,矢志不渝﹔知己知彼,不卑不亢,平等溝通,積極對話。她強調,學術無國界,但是學者有祖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包括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以他們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托起了一個崛起的中國。作為學者,我們有責任承擔學術研究的使命,從而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收集資料是開展研究的基礎,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如何更好地收集和利用各種資料,徐雲老師詳細介紹了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館藏的涉僑檔案資料和電子資源,與大家分享了查找相關資料的途徑與方法。

會議還邀請青年作者代表、廣西師范大學張堅教授介紹了自身的投稿經驗與治學經歷。他介紹了《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對青年學者學術道路的成長發揮的積極作用,即幫助青年學者樹立了學術研究的自信心,搭建了青年學者與國內外僑史學界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幫助青年學者明確了自己的研究領域。

最后,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主編張秀明,從《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的基本情況、選題方向、寫作規范及學術不端四個方面介紹了刊物的成長與發展和投稿注意事項,強調青年專家學者是華僑華人研究的生力軍和后繼力量,肩負著學科發展的重任,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在下午的分組討論中,大家紛紛踴躍發言,分別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成果,對《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並積極向前輩專家學者請教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疑惑,現場討論積極熱烈。

張春旺所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上午各位專家的發言體現了前輩專家學者嚴謹的治學精神,體現了他們對青年學者的親切期望和毫無保留的提攜之情,希望年輕一代快速成長起來,進一步發揚前輩學者的治學精神,在華僑華人研究領域做出一番成就。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真誠願意為廣大專家學者提供幫助和平台,共同為推進華僑華人研究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做出努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