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其他工作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及中國華僑出版社赴新疆調研
2017年06月19日18:21  來源:中國僑聯

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匯報演出2

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匯報演出

6月14日至17日,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及中國華僑出版社調研組劉奇、劉鳳珍等一行4人,與新疆自治區僑聯主席王永剛等,赴新疆烏魯木齊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博湖縣、和靜縣、焉耆縣,克拉瑪依市等地,先后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僑聯、烏魯木齊市僑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僑聯、和靜縣僑聯、克拉瑪依市僑聯座談,與當地黨政主要領導進行交流研討。調研組還先后考察了新疆藝術學院,博斯騰湖蒙古族民俗村,和靜縣東歸博物館,焉耆縣七個星佛寺遺址,克拉瑪依市黑油山博物館、城市規劃館、烏爾禾區攝影書畫小鎮等。

調研新疆藝術學院

調研新疆藝術學院

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匯報演出1

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匯報演出

新疆藝術學院是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主要組成單位。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自2011年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海外巡演活動,先后赴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塔、日本、韓國等國家開展數十場文化交流活動,效果顯著。此次在藝術學院調研,該院還專門組織了一場節目,進行了匯報演出。觀看演出后,調研組感到新疆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的節目和舞美設計都十分新穎,充分展現了民族特色和特點,是推動對外宣傳、促進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和平台。這些賦予特色的節目,不僅豐富了“親情中華”藝術團的內容,也為民族地區開展親情聯誼、推動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表率,起到了示范作用,這樣“接地氣”“有特色”的演出一定深受廣大僑胞的歡迎。

巴州僑聯座談會

與巴州僑聯座談

和靜縣僑聯調研

和靜縣僑聯調研

與和靜縣天鵝藝術團演員交流

與和靜縣<天鵝藝術團<演員交流

東歸博物館調研

考察和靜縣東歸博物館

考察焉耆縣七個星佛寺遺址

考察焉耆縣七個星佛寺遺址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調研期間,調研組對巴州各級僑聯組織文化宣傳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稱贊人少干勁大,工作有特色、有亮點,組織健全,成效顯著。巴州僑聯以僑為本,為僑服務,大力宣傳僑界先進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通過群眾性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各族歸僑僑眷,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和靜縣僑聯隻有一個人,但文化宣傳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縣僑聯成立了“天鵝藝術團”,由13名少數民族兼職演員組成,藝術團成立三年來,為當地和附近縣市公益演出177場次,為維護社會穩定和傳播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縣僑聯申報的“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東歸博物館以弘揚“東歸”精神和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為宗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焉耆縣僑聯申報的“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七個星佛寺遺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新疆僅有的佛塔、佛殿、講經堂和僧房生活區並存的建筑群遺址,曾是晉唐時期焉耆國的佛教中心。該遺址出土了吐火羅文書寫的紙質文書——《彌勒會見記》等一批罕見文物,對於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會發展史、佛教史、戲劇史等具有重要價值。2016年,遺址在歷經多年修復並安裝防護設施后向公眾開放,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研究佛教文化東傳的一個重要驛站。

克拉瑪依座談

在克拉瑪依市座談

克拉瑪依黑油山地窖

調研克拉瑪依黑油山博物館

調研克拉瑪依規劃館_副本

調研克拉瑪依市城市規劃館

在克拉瑪依市調研期間,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與調研組進行廣泛交流,探討如何更好發揮僑務資源優勢,促進“油城”經濟轉型、文化發展。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做好“一帶一路”工作關鍵是要實現民心相通,而做好僑聯工作是實現民心相通的基礎性工作。該市為打造“五月中國”“親情中華”等文化品牌所開展的各項活動,所到之處深受歡迎,也吸引了很多僑胞到克拉瑪依觀光旅游、投資興業。調研組對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僑聯文化宣傳工作表示肯定,對市僑聯如何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要求,並希望能借力打造更多的、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提升克拉瑪依國際知名度。中國華僑出版社希望在新聞出版、信息化大數據等方面加強與克拉瑪依市的交流與合作。

調研期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圖格杰加甫,州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安尼瓦爾•阿布拉,克拉瑪依市市委書記趙文泉、市長張紅彥、副市長阿合買提•巴拉提分別會見了調研組一行並進行座談。

烏魯木齊市僑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僑聯、克拉瑪依市僑聯等負責同志分別陪同調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