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四十六:梅嶺飄色藝術團
2017年11月28日09:02  來源:中國僑聯

吳川市位於廣東省的西南部,地處粵西最大河流鑒江下游,東毗茂名,北接化州,西接湛江,南瀕南海,河流縱橫交錯。 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風俗傳統源遠流長,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月餅之鄉”、“中國詩詞之鄉”。吳川市梅菉街道梅嶺社區,社區面積2.5 平方千米,居民小組8 個,總人口18620 人,風光秀美,清代“梅菉八景”的“月照坡心”、“觀音玉井”皆在轄區內﹔社區民風純朴,文化氛圍濃郁,古代重陽九月九日,梅菉開展“重陽登高會”,在梅嶺的坡心嶺、蔗坡舉行“拜齋”,敬神唱戲,並搭棚拈韻賦詩,連續七天七夜,場面熱鬧。邑人李小岩、林聯桂及清代狀元林召棠等,都有詩作記錄盛況。吳川飄色表演源於清代,已有300 多年的歷史,每年元宵節期間都有大巡游表演活動,與吳川的“泥塑”、“花橋”被譽為吳川的“三絕”,被批准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門集戲劇、美術、魔術、雜技、力學於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以其高、精、險、奇、巧而聞名。

圖1梅嶺飄色參加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競賽表演。

梅嶺飄色參加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競賽表演

廣東省吳川市梅菉街道梅嶺社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飄色)”傳承基地,梅嶺飄色藝術團是湛江市最活躍的民間藝術表演團隊、“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吳川的文化品牌。飄色、泥塑、花橋,被譽為“吳川三絕”,飄色乃“三絕”之首,堪稱中華民間藝術的一株絢麗的奇葩。

梅嶺飄色受邀至香港展演,港人熱捧

梅嶺飄色受邀至香港展演,港人熱捧

吳川縣志記載,清代梅菉有種“色”叫“轉色”,用一張長方形的台,裝上化妝的少年兒童數人,每年游神時,4 人抬著游行,不時停下奏樂唱曲,人們將板凳轉動一周,謂之“轉色”。后來又演變為“板色”,板色以木板做成色台,高約0.5 米,長2 米,寬1.5 米左右,用紙扎成花木亭台。所謂色,是一名歌女坐在台上,手抱琵琶或胡琴,人們抬著游行,經過社廟奏樂唱曲。因歌女體重,后改用三五歲小兒,更活潑逼真。

梅嶺飄色2012年參加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慶

梅嶺飄色2012年參加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慶

梅嶺飄色創於清代。飄色制作,成於民國至解放初期,冷落於“文革”,復蘇、發展、繁榮於改革開放后。經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黎明,其徒弟孫康福、楊華康,以及英亞權、吳偉宏、孫上興、楊志、林英文、楊華欽、王亞慶、鄧裡康、史康娣、李華燕、朱康振、楊榮進、彭為民、歐亞成、譚揚東、梁銀翠、楊潔梅、朱瑞宏、林春賢、謝景壽、譚亞常、康艷萍等四代藝人的傳承,梅嶺飄色煥發生機。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美術、力學於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梅嶺飄色的色彩艷麗,造型大方,裝置奇妙,講究力學,內容含蓄。藝術特色主要講求“精、巧、奇”。飄色由色櫃、色梗、屏、飄組成。飄與屏由色梗相連接,呈示於由人推著的色櫃車上。在色櫃上坐立的人物稱“屏”,屏以道具凌空撐的人物稱“飄”。色櫃車子,如一個小舞台。飄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巧妙利用力學原理,巧妙支撐,以表演者的衣飾或花、鳥、刀、槍等道具遮掩起來,又要使得“色櫃”重心力平衡。“屏”和“飄”的小演員叫“色仔”,是飄色的主要看點,他們裝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狀態直接影響整個活動的水平。“色仔”經過精挑細選,年齡一般在5~10 歲,容貌俊俏,精靈乖巧。要求身高不超過1.2 米,體重不超過30 公斤,他們在表演中要保持一個姿勢和動作不變。

梅嶺飄色2014年參加新加坡妝藝大游行

梅嶺飄色2014年參加新加坡妝藝大游行

飄色內容多以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居多,如《唐僧取經》、《游湖借傘》、《徐九經賣酒》、《攔馬》、《雙鎖山》、《包公出巡》、《康熙王朝》、《八仙過海》、《六國封相》等﹔以吳川歷史為題材的有:《林召棠榮歸》、《陳蘭彬出使美國》、《張炎將軍》等﹔還賦以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的《沖出亞洲》、《奧運健兒》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見梅嶺飄色藝術團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見梅嶺飄色藝術團

梅嶺社區也是湛江特色文化社區,其飄色藝術頗具地方文化特色,每年正月期間,梅嶺飄色出游,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來觀看,也應邀在全國各地演出。2008 年, 吳川飄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梅嶺社區民間藝術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表演形式多樣,主要有飄色、泥塑、陶鼓舞、舞二真、八音、醒獅、武術等,社區民間藝術團體獎多次應邀赴國內外巡游演出。梅嶺飄色藝術團,更享負盛名,多次獲得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的金、銀獎,成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吳川飄色的重要品牌。

梅嶺社區舉辦飄色藝術培訓班

梅嶺社區舉辦飄色藝術培訓班

1994 年,梅嶺飄色藝術團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從2006年至2012 年,先后6 次應邀到香港展演,被評為湛江市最具活力的民間藝術團隊。2009 年,作為廣東省唯一非物質遺產參加“第二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表演。2012 年5 月, 中央電視台《沿海行》欄目專題拍攝報道吳川飄色。2014 年2 月, 經吳川僑聯海外顧問、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青年交流基金會主席田明施女士推薦,梅嶺飄色代表吳川參加新加坡春節妝藝大巡,海外媒體競相報道,贏得廣泛贊譽。2015 年7 月參加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2016 年7 月又將應邀到泰國參加“第三屆亞洲佛教文化節”大巡游活動,繼續揚名海外,享譽國際。

梅嶺社區在生態文明社區建設中,抓好維護社區穩定,努力構建文明和諧,建起文化樓、健身休閑廣場、戲台,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古樹婆娑,池塘成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區的“婦女之家”成為廣東省的先進示范點。梅嶺社區文化樓,內設600 多平方米的飄色基地,分飄色裝扮廳、民間藝術展覽廳、多媒體功能廳等設施。使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社區群眾的日常生活,傾力培養飄色接班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繼續發揚光大,全力打造飄色藝術品牌。

近年來,飄色藝術團積極參加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還接待到訪的海外華僑華人團體,為交流團展示飄色藝術,提供交流場地,服務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2014 年10月接待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校師生到吳川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向國際友人展示飄色表演技藝﹔2016 年7 月接待了香港童軍交流團隊,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梅嶺飄色在秉承傳統的同時推陳出新,大膽創新。近年來,梅嶺飄色藝術團每年舉辦兩期培訓班,大力挖掘培養人才,並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反復研制,飄色車、飄色造型上有了較大改變,化妝技術、服裝和表演技巧也不斷創新,人物造型加入貼近生活的時代元素。色梗的材質,不斷吸收現代科技的成果,通過冶煉技術的處理,增加色梗的負重力。形式由架空高度原來的2 米發展到了4.5 米,還融入了聲、光、電、色等素材,使人物形象既優美,又巧妙隱蔽,突出凌空而起,飄然而去的“飄”的感覺。

經過多次創新,梅嶺飄色造型也從一屏一飄、一屏兩飄,發展到了一屏十六飄,飄色的板數也越來越多,內容也越變越新。大型飄色《寶蓮燈》、《包公出巡》、《普天同慶》為七飄,《八仙過海》為八飄,《六國封相》為十飄,《奧運健兒》達到了十二飄,以吳川南派粵劇藝術為素材設計的《南派粵劇》達到了十六飄。

新春元宵佳節,是吳川梅菉民間藝術的狂歡節,每年舉行民間藝術大巡游,營造出吉祥、和諧、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成為了湛江的節慶文化品牌。

正月十六,是梅嶺民間藝術展現風彩的重要時刻。梅嶺社區藝術團,與廖山、隔塘等老隊友聯合為觀眾送上一場民俗藝術盛宴,進行飄色、地色、車色、舞獅、舞龍等民間藝術巡演,還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隊、彩旗隊、儀仗隊和武術隊。當天,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鑼鼓喧天。一大早,巡游所經的路段,就擺滿了佔位的椅凳。整個大巡游活動從11 點30 分開始,歷時兩個半小時,從隔塘路農業銀行,經過文化路、解放路、人民路,千余人參加演出隊伍綿延兩三公裡,鼓樂齊鳴。氣勢雄偉催人奮進的獅鼓武術,錯落有致地飄在空中的飄色是重頭戲,原汁原味的陶鼓舞,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大巡游,各有千秋,奪人眼球,向市民展示本土的藝術精華,展現了粵西上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精湛民間藝術,以新面貌再次亮相,令人大飽眼福。栩栩如生的飄色,氣勢龐大的隊伍,所到之處,站滿了歡呼、拍照的市民,萬人空巷,處處歡樂。

附近縣市的群眾,聞訊而來,還吸引了省內外和港、澳、台眾多游客以及外國友人都慕名而來,為看吳川飄色的真面目。觀眾沿路夾道觀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全城沉浸在喜慶的海洋之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