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三十八:渦陽天靜宮
2017年11月24日15:06  來源:中國僑聯

渦陽天靜宮坐落於安徽省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距縣城中心5 公裡,是中國先秦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道教祖庭。天靜宮建於漢代,文獻皆有確切記載,其名稱最早見於東漢太清宮。

老子故裡天靜宮

老子故裡天靜宮

宋哲宗時期《猶龍傳》。《猶龍傳》言:“今有流星壇,在亳州之城父縣天靜宮也。”南宋李燾於宋孝宗時期編著的私史《續資治通鑒長編》中再次提到天靜宮。李燾是唐朝宗室曹王(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四子李明)的后代,對李氏先祖李耳的身世傳說非常感興趣。他在《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九》中記載:宋天禧元年(1017)二月,“亳州言修天靜宮畢。初,宿州臨渙縣有天靜宮,言李母感星之所也,上將朝謁太清宮,丁謂繪圖以聞,遣內侍詣宮設醮,遂詔重修”。這一段文字對天靜宮在北宋時期的詔修作了詳細記載。史料還記載,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一日確定“以來春親謁亳州太清宮”,第二年正月十五正式啟程朝拜太清宮。1991 年天靜宮考古發掘天靜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天靜宮遺址考古發掘小結》顯示,天靜宮考古發掘出一座完整的宋代“老君殿”基址。該基址在發掘區的東南部,“亞”字形高台建筑,東西長30.3 米,南北寬14.5 米,台基高0.60 米,南面正門凸出,經專家鑒定:該遺址為宋磚砌筑。

老子故裡天靜宮之二

老子故裡天靜宮之二

據明朝正野兩史考証,1368 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一統江山,建大明改元洪武定都奉天(今南京),朱元璋生有26 個皇子,除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亡外,至其立國前共存24 個兒子,因其馬皇后所生太子朱標做事優柔軟弱,翁貴妃所生的四皇子朱棣英勇神武,朱元璋有意立為皇儲,遭馬皇后反對。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身體虛弱多病,朝中大事全由馬皇后處理,所以馬皇后利用這個機會,以分封諸王屏藩皇室為借口,夜封十王,把朱元璋24 個皇子中,其他貴妃所生的九個皇子一個皇孫分封成藩王。

辛卯年朝拜大典

辛卯年朝拜大典

馬皇后表面上令燕王(朱棣)掃蕩北元殘余,實則是想把他趕出南京,以清除太子朱標身邊的對手。朱棣領著三千老少不齊的人馬,離開京城后,便在渦陽屯田養兵。通過招兵買馬,軍威勢力大增,開始揮兵北進。臨行前,他跪在老君像前許了個願,說本王如果掃北成功,有朝一日能登上帝位,便給老君爺翻蓋廟宇、重塑金身。

辛卯年朝聖大典之二

辛卯年朝聖大典之二

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棣在向北掃滅元朝殘余勢力的過程中,勢力逐漸發展壯大,雄踞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標病死后,朱元璋、馬皇后便立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儲。后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建文帝)即位后,便對二十幾位雄踞全國各地當藩王的皇叔厲行削藩。朱棣因削藩刺到了自己的痛處,揭竿而起,擒殺了北平路指揮使謝貴,布政使張丙,一場奪帝之戰拉開了大幕。

印象天靜宮

印象天靜宮

經過三年多“靖難之役”,明建文四年(1402)元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兵從北平(今北京)打到南京城下。降將打開金川門,迎朱棣進城,燕王(朱棣)榮登皇位(即永樂大帝),就這樣一場為時四年的叔侄奪帝大戰,以燕王(朱棣)的全勝而結束。燕王(朱棣)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后,不忘在渦陽天靜宮許下的願,便派人將渦陽天靜宮廟宇重新翻蓋、重塑了老君爺金身。這段緣分使得渦陽天靜宮聲名鵲起,成為當時顯耀一時的道教祖庭。

印象天靜宮之二

印象天靜宮之二

當時的明王朝歷代皇帝均對永樂皇帝的發跡地——天靜宮興建有加,至明朝末葉天靜宮仍規模宏大,建筑輝煌,布局恢廓,風光秀麗,環境清幽,海內無匹,宮觀蔚為壯觀,老君殿居中,高大崇隆為宮中主殿。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堂、鐘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廟地三千畝,食業數千人,宮中殿閣林立,鬆柏交翠,庄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

到了清朝末葉至民國時期,天靜宮因兵匪劫掠,於戰火之中,損毀殆盡,狼藉不堪。解放前,軍閥混戰,國民黨軍渦北區分隊尹鬆的部下,竄據殘存殿宇,道教全真龍門派十九代道士鄭元修、二十代道士馬明德等拼死護廟,至1948 年,僅剩天靜宮東側東岳天齊廟得以保存,解放后改作學校。此后天靜宮興建有加。

為了紀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揚道家文化,搶救和恢復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擴大與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贊助下著手修復天靜宮,於老子則為紀念聖地,於道學則為研究中心,於道教則為一景點。經過數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靈宮殿、天師殿、重陽殿、財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呂祖殿、東岳廟等十余座殿堂已相繼展開和完成,天靜宮又復屹於古相大地,重現昔日風採。天靜宮建筑群是主體標志性建筑,老君殿、道觀中軸線上的靈觀殿、三清廟等殿堂的建筑。老君殿是天靜宮的主殿,按照道教祖庭的規模及宋代規制修復,九脊重檐,東西長47 米,南北深28 米,殿高23.75 米,立於2 米高的崇台上,堪稱道觀第一殿。殿內屹立老子、尹喜、東華帝君三尊青銅像,其中老子像高5.5 米,重6000 千克,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

經典故事

一、“老子”和“李子”的故事

據傳,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又稱玄妙玉女)腹中。理氏(玄妙玉女)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理氏懷了81 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發,白胡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而渦陽百姓為表達對老子的尊重,自古以來均稱呼“李子”為“輝子”,這也是老子故裡與外地不同的一項民俗。

二、老子與苔干的故事

“苔干”是渦陽特有的蔬菜,口感上乘,營養豐富。傳說古時這裡發生過一次瘟疫,百姓四處逃亡,可太清宮周邊的百姓發現宮中長有一種草,吃了它居然人畜安康,老百姓就稱它為“神草”,認為這是老子顯靈用“神草”來護佑百姓。百姓稱這“神草”為“苔干”。說來也怪,方圓幾百裡,就數渦陽苔干的質量上乘。每根有拇指般粗細,對折也不斷。清乾隆年間苔干進了宮,被稱為“貢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