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十七: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2017年11月20日09:28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反映祖國大陸與台灣歷史關系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前身為泉州閩台關系史博物館。

閩台緣博物館外景

閩台緣博物館外景

1989 年5 月,泉州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根據對台交流形勢發展,創辦“閩台緣”專題展,在台灣同胞中產生較好影響。2004 年11 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來泉州視察時指示,“閩台緣”專題展較系統地反映了海峽兩岸的歷史關系,在反對和遏制“文化台獨”和“法理台獨”方面,發揮了博物館文物陳列的獨到作用,要將其辦成全國對台宣傳的重要基地。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最終決定選擇在風光秀麗的泉州西湖畔、國家風景名勝區清源山下擴建新館。

在中央和省市支持下,2005 年2 月博物館開始施工建設,2006 年5 月27 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為省屬市管副廳級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實行省市共管,具體由省委宣傳部和泉州市委共同管理。核定人員編制88 名,內設黨政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藏品部、展覽開放部、研究部、文獻信息中心、保衛部、服務部9 個部室,現有在編人員61 人。

2008年泉州市海外聯誼會主辦《泉台百家姓族譜聯展》

2008年泉州市海外聯誼會主辦《泉台百家姓族譜聯展》

博物館佔地102800 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23332 平方米,展廳面積7960 平方米,其中二樓《閩台緣》基本陳列,面積為3466 平方米,展線1000 多米,三樓《鄉土閩台》專題展,面積為1570 平方米。一樓設有閩台譜牒文獻中心,有1 個近300 個座位、具有5 種語言同期聲傳譯功能的

學術報告廳,有2 個800 平方米左右的臨時展廳。

2014年5月16日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來我館參觀

2014年5月16日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來我館參觀

自開館以來,博物館圍繞著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務功能,積極作為,對台對外文化交流交往成效顯著。博物館實行全年免費開放參觀、免費講解,海內外參觀人數每年持續增長。截至今年3 月底,累計接待觀眾925 萬多人(次),得到了廣大觀眾和專業人士的普遍贊譽,許多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寫下熱情洋溢的留言。同時,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陳列,強化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豐富便民配套服務,營造良好的參觀學習交流環境。

博物館始終把加強青少年交流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開館以來,以展覽、夏令營、活動營、聯歡節、征文等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共舉辦各類活動近百場,接待兩岸青少年348 萬多人次。

2014年福建省僑聯文化尋根夏令營1

2014年福建省僑聯文化尋根夏令營

建館之初,成立“閩台譜牒文獻資料中心”,征集閩台譜牒資料,館藏族譜從無到有,目前已達2210種5507 冊,涵蓋兩岸115 個姓氏。在此基礎上,加強收藏譜牒的整理和研究,建立族譜信息資料數據庫,開展同宗同名村對接聯誼,參與“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為海外僑親、兩岸民眾譜牒對接及尋根認祖提供服務。

2010年《兩岸宗親交流暨姓氏族譜展》1

2010年《兩岸宗親交流暨姓氏族譜展》

開館以來,博物館採取學術講座、課題合作、資料交換等方式,加強與境內外學者合作交流,注重對台灣社會歷史和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閩台緣》、《台灣編譯館檔案》、《西岸文史集刊》等圖書。承擔“閩台文化與光復初期台灣社會文化重”、“閩南文化的傳承與海西社會發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研究”、“加強閩台譜牒文化交流研究”等多項國家、省級課題。參與舉辦“台灣光復初期的社會與文化”、“閩南文化論壇”、“東亞文化之都建設論壇”、“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等國際、兩岸學術研討會20多場。接待海內外20 多個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舉行座談交流達200 多場次。先后舉辦臨時展覽135個,其中,引進台灣方面各類臨時展覽27 個,包括《明清以來兩岸百人書畫扇面特展》、《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2014 年中國大陸巡回福建展》等﹔赴台舉辦展覽7 個,包括《指掌春秋——閩台木偶藝術展》、《閩台緣兩岸書畫交流展》等。

2013年6月舉辦《泉州僑批暨僑親鋼筆畫像展》1

2013年6月舉辦《泉州僑批暨僑親鋼筆畫像展》

開館以來,眾多台胞、僑胞對博物館的陳列和建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並將珍藏文物捐贈博物館收藏陳列。目前,館藏文物10522 件(套),其中接受台胞、僑胞捐贈文物1700 多件(套)。日本愛知大學的台灣籍教授黃英哲將珍藏的許壽裳先生日記手稿和台灣編譯館檔案原件捐贈給博物館收藏。博物館先后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等20 多所院校等簽訂共建協議,建設境內外學生交流基地,開展涉台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圍繞閩台深厚的淵源關系,深入社區、學校、企業、軍營等基層單位,開展巡展、巡講、DIY 制作、傳統工藝體驗、志願服務等活動近400 場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