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十一:黑龍江伍連德紀念館
2017年11月17日15:04  來源:中國僑聯

伍連德紀念館是為紀念哈爾濱醫科大學創始人兼第一任校長伍連德博士而建立的,2008 年9 月8 日建成開館。紀念館地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保障街140 號,建筑面積737.37 平方米,紀念館坐南朝北,樓體為磚紅色,坐基為灰色,是具有俄羅斯風格的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每層六個房間。

伍連德博士(1879—1960) 是中國近現代醫學先驅、著名公共衛生學家、醫學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衛生保健事業的開拓者、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伍連德是英國劍橋大學第一位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華人,1907 年受聘回國任職,1910 年東北鼠疫大流行時被清政府任命為全權防疫總醫官,他不畏艱險,採取多種科學的防治辦法,僅用4 個月時間就扑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使人類又一次免遭疫病浩劫,被世人譽為“鼠疫斗士”。1911 年4 月在奉天萬國鼠研究會上,與會中外專家達成共識,建議中國政府在東在省設立永久性防疫機構,以防瘟疫卷土重來。1911 年七八月間,伍連德獲清政府同意,於哈爾濱紅軍街(原海關大樓)籌建東三省防疫處。1912 年夏濱江醫院建成( 即現在的道外區保障街140 號),東三省防疫處遂遷入醫院,形成醫院與行政“二位一體”的防疫機構,其功能是醫院平時應診,疫時防疫,監測東三省各地疫情守護民眾健康,伍連德任防疫處總辦兼總醫官,同時兼任濱江醫院院長。1926 年9 月,在哈爾濱濱江醫院院址創辦了濱江醫學專門學校(即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開東北地區中國人自辦醫學教育之先河。同年,伍連德博士的長女伍玉玲在這裡出生。“九·一八”事變后,防疫處被迫解散。此后,原址建筑變遷尚未得到查証。

新中國成立后,東三省防疫處舊址建筑曾先后做過民居、學校、幼兒園、倉庫,直至1996 年,伍玉玲來上海參加“紀念中華醫學會成立80 周年暨伍連德博士國際學術研討會”,其后她來到哈爾濱看一看她的出生地,省政協副主席、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院心血管教授傅世英教授代表省政府接待伍玉玲,伍玉玲將自己編著的《回憶伍連德博士——鼠疫斗士》大型畫冊送給傅世英教授,這使沒有見過伍連德,對其了解甚少的傅老師被伍連德的杰出貢獻和偉大精神所感動,並在耄耋之年走上了發起和籌建伍連德紀念館之路。

1998 年春,以鼠疫專家、醫史專家及哈渝京三地其他方面專家共32人聯名向哈爾濱市政府提出建立伍連德紀念館的建議,該建議還獲得1998年哈爾濱市特別獎和獎金。從1998 年3 月15 日至1999 年11 月20 日傅世英教授與北京的張本教授(中華醫學雜志學術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為伍連德紀念館籌建事宜往來書信數十封。在哈爾濱市政府的重視下,1998 年12 月哈爾濱市政府以文件形式批准濱江醫院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筑,1999 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11 月哈爾醫科大學派遣傅世英教授親赴新加坡會見伍玉玲女士,征詢建立伍連德紀念館意見,並決定由哈爾醫科大學主辦,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建,成立理事會,哈爾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親任理事,傅世英教授任名譽理事長,並辦理了紀念館建立許可,注冊資金1000 萬元。2002 年至2006 年,紀念館籌建辦在哈爾濱市各級部門的支持下,進行現場調查、辦理房產歸屬、安置居民和單位動遷、編制預算、工程招標等一系列籌備工作。2006 年9 月8 日,哈爾濱醫科大學80 周年校慶時舉行了紀念館奠基典禮。2007 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啟動向社會和伍連德博士的后人征集文物、復原布展程序。2008 年9 月8 日,哈爾濱醫科大學82 周年校慶之際舉行了隆重的伍連德紀念館開館儀式。2008 年10月伍連德紀念館被哈爾濱市委宣傳部授予“哈爾濱市首屆十佳人民建議成果先進單位”﹔2009 年分別被評為市民攜手逛新城旅游景點和市民喜愛的文博展,同年,被哈爾濱市授予園林綠化先進單位。2010 年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共有五個展廳,兩個場景復原。五個展廳的陳列採用專題形式,分為四大部分,即“出生南洋 獻身醫學”、“扑滅鼠疫 功績卓著”、“建樹頗多 遺產豐厚”和“世人景仰 偉業永存”。四大專題突出體現了伍連德博士在中國度過的他人生中最輝煌的30 年歷程。兩個復原場景:一個是伍連德博士辦公室,一個是伍連德博士實驗室。此外,紀念館又採用新的展示方法,如多媒體展示、燈箱地圖、室外圖片展覽等。所有展廳的圖片、照片和文字說明均為開放式展示。

紀念館展出藏品為104 件,其中珍貴展品25 件,主要是:1. 伍連德所獲得的勛章、紀念章5 枚。2. 伍連德經典著作《鼠疫概論》1 冊。3. 壽幛8 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