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主題書店:民間的中國文化傳播中心
2018年05月25日10: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僑網尚斯書店舉行《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新書分享會。 本報記者 吳 焰攝
尚斯書店舉行《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新書分享會。 本報記者 吳 焰攝

中國題材主打,本土人才經營,開業半年風生水起——

中國主題書店,金子般珍貴

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中心,有家中國主題書店很火。這裡的常客既有國會議員、名人明星,又有大中學生、漢語初學者。

這家名為“尚斯”的書店,是中亞首家中國主題圖書出版社和書店,去年10月開業,書店所在的比什凱克瑪納斯大街61號,也被當地年輕人視為文化時尚之地。

當前,實體書店日漸式微,這家“中國書店”開業半年即開支基本平衡,口碑爆棚,怎麼做到的?

尚斯書店。本報記者 吳 焰攝
尚斯書店。本報記者 吳 焰攝

專程趕來的“書粉”擠滿書店

店面不算大,150平方米左右。一排排書架上,分別擺放著中文書以及中國主題的俄語、吉爾吉斯語和哈薩克語圖書,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大國的責任》等圖書,有常見的漢語學習書,還有反映中國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圖書。正值午后,三三兩兩的讀者在輕輕翻閱圖書,不時向店員咨詢。

說是書店,更像書吧。幾天前,書店就通過社交網絡賬號預告了新書推介會。下午4時剛過,店員們迅速移動書架,布放桌椅,支起投影,書店立馬變身為講堂。暴雨突至,也沒擋住讀者的熱情,書店裡很快擠滿了專程趕來的30多位“書粉”,有大學老師,有在校學生,還有其他中國文化愛好者。

當天分享的是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著寫的《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吉語版)。主講人奧克加布裡·卡帕爾巴耶夫是阿拉巴耶夫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熱情洋溢地介紹:此書雖是中國教授所著,但60%以上的內容與吉爾吉斯斯坦密切相關。全書娓娓道來,插圖豐富。他建議歷史文化學者和大學生好好讀讀這本書,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和現實意義。吉語版責任編輯、尚斯出版社的編輯納茲古麗·奧斯蒙諾娃也和大家分享了編譯中的一些趣事。聽眾們不時舉手提問、互動交流,場面活躍。

尚斯書店,由尚斯國際出版集團運營。這是一家從中國走出來的民營文化企業,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已擁有7家獨立出版機構和發行渠道,累計翻譯出版中國主題類圖書400余種。集團總裁穆平告訴記者,在吉爾吉斯斯坦開辦中國主題書店,出版吉爾吉斯語版的中國主題圖書,希望幫助當地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他也堅信:“中國主題的書,在海外一定有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比什凱克市大專院校登記在冊學習中文的學生多達6000余人,全國學習中文的學生及青年已超過3萬。但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長期以來,該國中文教材短缺且價格昂貴,更因缺乏吉語版或者俄語版,讀者對一些中國主題的圖書望而卻步。

尚斯的出現,紓解了這一困境。中學生卡莉布,捧著尚斯出版社的少兒文學作品《紅紗燈》俄語版,愛不釋手﹔生物專業的熱孜古麗,入手了好幾本漢語教材,想通過漢語水平考試,到中國留學深造﹔剛付完錢買下《思考致富》的薩碧爾,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茶藝特別感興趣﹔而阿拉巴耶夫大學校長、歷史學教授托羅別克·阿布迪拉赫瑪諾夫,一次買了三本有關中國歷史的“大部頭”。他說,自己中文水平有限,就盼著多一些俄語、吉語版的中國主題專業書,寫論文、做研究、教學生都離不了。

“這個書店就像金子一樣珍貴。”在去年10月的書店開業典禮上,吉國會議員卡內別克·伊馬納利耶夫這樣致辭。他說,近幾年,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吉中兩國各領域合作如火如荼。比什凱克的中國企業多了、商店多了、餐廳多了,而尚斯書店的出現,讓中吉文化交流有了一個新的方式。

在“中國圖書進校園”活動上,阿拉巴耶夫大學師生正在翻閱圖書。本報記者 吳 焰攝
在“中國圖書進校園”活動上,阿拉巴耶夫大學師生正在翻閱圖書。本報記者 吳 焰攝

民間的中國文化傳播中心

尚斯書店能“火”,有中國主題熱的因素,其出色的經營之道也是“圈粉”理由。

在比什凱克,記者參加了兩場“尚斯圖書進校園”活動,充分領略了他們的“圈粉”能力。

盡管已是考試、畢業季,校園裡,學生們或是在教室苦讀,或是在校園留影紀念。不過,無論是在阿巴拉耶夫大學,還是在比什凱克人文大學,尚斯的校園書展仍然吸引了不少師生。出版社編輯和書店店長現場介紹圖書,與學生互動提問中國話題,答對者贈書,學生興致盎然。在阿拉巴耶夫大學,校長親自站台推介﹔在比什凱克人文大學,吉漢系主任拉哈特·別依謝巴耶夫透露,人文大學已經和尚斯出版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和書店互辦各類與中國圖書相關的活動。

雖然有8個月的身孕,但出版社執行社長娜爾克依扎仍堅持到現場。“這也是幫助我們了解讀者的興趣需要、拓展讀者面的機會。”她告訴記者,出版社成立一年來,已從最初的5人壯大到擁有專職、兼職編譯30多人的編輯團隊,出版了40多種吉語版中國圖書,像《敦煌十八講》《中國近代史》《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以及小說《一個人的聚會》,都很受歡迎。

尚斯書店店員清一色“90后”。25歲的店長虛雲,過去幾個月裡,他和年輕的團隊帶著新書,跑遍了吉爾吉斯斯坦的7個州,光是“中國圖書進校園”“尚斯新書推介”就舉辦了近100場,還經常請孔子學院的師生來店裡討論、交流、聯誼。前不久,書店還啟動了“名人談成功之路”系列講座。深受青年人喜愛的吉爾吉斯斯坦著名女歌手別克波利耶娃來了,與60多位大學生就“怎樣才能成功”展開了互動交流﹔28歲的吉爾吉斯斯坦最年輕議員阿卡耶夫也走進了書店,和讀者討論中國發展為什麼這麼快……

“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家書店,而成為一個文化沙龍,一處民間的中國文化傳播中心。”中國駐吉使館政治處主任王繼偉評價道。他說,在互聯網沖擊下,實體書店發展面臨很多困難,但尚斯書店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辦成了一個“接地氣、有文氣、聚人氣”的線下沙龍,吸引了許多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

米爾別克·托洛貢·烏魯本和朋友來參加了這裡舉辦的一些有趣活動,立即被吸引,成了書店的一名志願者。開始,書店有啥活動他就來幫忙,漸漸地,他也對中國的茶藝、歷史有了興趣。他說,就算看不懂中文和俄文,聽大家一起討論書中的中國,也特別有意思。

他們被“中國”吸引而來

比什凱克的尚斯團隊中,從執行社長到書店店長,從總編、責編到編譯,全部為吉國本地人。他們進入尚斯的理由各有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被“中國”吸引而來。

被大家稱作“娜娜”的娜爾克依扎,父親有一家農場企業。她從中國留學回來后,先在家族企業裡擔任行政管理經理。穆平在為比什凱克出版社物色負責人時,朋友推薦了她。“我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她說,盡管尚斯提供的薪水比她原來的企業少了近一半,“但我學了8年中國文學,我喜歡中國,希望有機會能為吉中文化交流做點有意義、有意思的事”。

阿布杜馬木別特·薩裡耶夫出版過詩歌與小說,61歲的他過去與中國幾無交集,加入出版社擔任責任編輯,用他的話說,是“想用這樣的方式離中國近一些,解答我心中的一個疑惑”。這個“疑惑”就是:為什麼中國發展得如此之好?靠著“責任編輯”的小權力,他力主出版社編譯出版胡鞍鋼的《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這本書。有意思的是,他在審讀吉語版時,還個性化地把自認為很重要的段落標成黑體——“我希望讀此書的人也和我一樣有共鳴、多反思。”

當然,大多數到這裡工作的人還是沖著這家書店的“未來”。總是活力滿滿、創意十足的虛雲店長,此前是職業培訓主持人。憑著靈敏的嗅覺,他意識到這家主營中國主題的書店一定會有很大市場。“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關心絲綢之路,這就是最大的營銷點。”

從一家大學出版社被“挖”來的現任出版社總編埃爾尼斯特·塔爾卡諾夫,看到尚斯的消息經常出現在當地媒體上,言語裡透著自豪:出版社能以不錯的待遇吸引很多年輕有為的人加入,書賣得越來越好。擁有兩個可愛女兒的店員小米,已經計劃讓孩子學習中文,“我看好中國,希望孩子以后到中國去學習工作!”(本報赴吉爾吉斯斯坦特派記者 吳焰 曲頌)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