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漢語橋”中文比賽成盧旺達學生的文化大餐
2018年05月22日10:11  來源:新華社

“鬆下問童子,童子玩微信。清晨入古寺,和尚玩微信。長安一片月,萬戶玩微信。夜夜思君不見君,原來君在逛淘寶。”

  20日,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舉行的第17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盧旺達賽區決賽中,來自盧旺達大學科技學院的恩塔基伊馬納以“微行天下,支付一家”為演講題目講述了微信和支付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當天,9名入圍決賽的選手圍繞“天下一家”這一比賽主題進行演講,聲情並茂地講述了他們與漢語、與中國結緣的經歷。

  同樣來自盧旺達大學科技學院的米納尼去年曾在中國參加國家漢辦組織的秋令營活動,其間乘坐了從成都開往重慶的“和諧號”高鐵。這次高鐵之旅令他印象深刻。

  經過主題演講、知識問答,共有4名選手進入最后的才藝展示環節。他們通過相聲、詩朗誦、短劇等表演展示了流利的漢語表達能力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喜愛。

  恩塔基伊馬納的參賽短劇《青天問道》內容新穎,將比賽推向高潮。扮演包拯的恩塔基伊馬納在“公堂”上判決了與商業失信、“空巢老人”、房價、加班等社會現象相關的案件。

  經評委打分,恩塔基伊馬納最終獲得冠軍,將於今年8月代表盧旺達赴中國參加“漢語橋”總決賽。

  恩塔基伊馬納在賽后說,他2016年去重慶參加國家漢辦組織的秋令營時,結交了很多朋友,現在還時常用微信跟他們聯系。“我對重慶的印象很好,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去中國的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中國駐盧旺達大使饒宏偉在比賽中致辭說,文化交流在中盧兩國友誼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進入盧旺達,熟練掌握漢語將提升盧旺達人的就業機會。

  盧旺達大學副校長穆裡甘德說,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著重要影響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盧旺達學生學習漢語,從事與漢語相關的工作,進一步鞏固盧中友誼。

  盧旺達大學教育學院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顯說,盧大孔院自2014年以來每年都舉辦“漢語橋”比賽,且每屆都有新選手脫穎而出。對孔院學生來說,這一賽事已成為他們的“文化大餐”。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