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時常探訪四川,災區的變化日新月異。但這次來,最讓我震撼的是災區群眾樂觀堅強的心態,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未停止。”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會長溫錦華12日在成都表示。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際,20位海外僑胞代表走進四川地震災區,近距離感受四川災后重建的重要成就。
2008年地震發生后,溫錦華與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向四川捐贈680萬元(人民幣,下同),幫助廣元市政府在青川縣建設“僑愛家園”。近幾年,生活安定下來的居民將這些獨具川西特色的木制小樓改造為餐館或民宿,通過副業為家庭增收。如今,青川已成了小有名氣的旅游地。
人們觀念的變化讓溫錦華感到驚喜。他表示,災區基礎設施的重建基本完成后,近五年,災區民眾一直在努力開創新的產業,追求更幸福的生活,而他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出生在成都的美國雲貴川總商會會長周德昭也有同樣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在與災區民眾聊天時,能夠充分感受到他們良好的生活狀態。“他們已走出傷痛,正充滿信心地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周德昭對於故鄉的發展感到驕傲,他表示,四川災后重建工作的開展十分高效,當地居民在政府的帶領下充分利用重建后的優勢拓寬產業發展領域。“看到四川災區的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表現出到四川投資的興趣。”
美國角聲基金會中國代表胡嘉驥認為,四川人樂觀向上的心態對災區重建起到了推動作用,其中鄉村的變化和發展尤為明顯。“人們不再沉浸於過去的悲傷中,而對未來生活滿懷憧憬,這讓我感到非常敬佩。”
談及自己在青川遇到的創業者,溫錦華感嘆道,隨著災區的發展越來越好,從地震災區出去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回鄉創業。不論是在電商、物流還是IT等各種領域,他們都具有活躍廣闊的思路。“我相信,隨著年輕血液的‘回流’,災區的發展還會更上一層樓。”(完)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