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8日電 美國《僑報》7日發布文章,探秘美國紐約華埠的歷史故事,追溯早期華人洗衣店遍布紐約的緣由。
文章摘編如下:
十九世紀末,紐約大都會地區有8000個華人洗衣工,佔華人總人口一半以上。如果按一家洗衣店由兩人經營打理,那麼大約有4000家洗衣店。以唐人街為軸心,他們分布在方圓30英裡的大都會各條街巷,各個角落。星期天,他們來唐人街見朋友、辦事、娛樂,他們的行會總部也位於唐人街。
華人選擇洗衣店行業,並非華人生來善於從事這一行,而是白人男子不屑於做洗衣工,他們認為那是女人做的事情,因此開洗衣店不會搶白人飯碗,不會像在加州那樣被指責為搶白人飯碗而遭排斥。
洗衣店行業對華人來說是一種新的就業,他們來到美國后通常在宗親族人介紹下入行,了解行業規矩,掌握各種所需技能,包括登記、洗衣、烘干、熨燙、折疊、遞送。普通人一般花1個月時間就學會,然后就可以應聘當幫工或自己開洗衣店當老板。
華人洗衣店有兩個行會
華人洗衣店有兩個行會,分別叫集成堂和成美堂。開洗衣店或在洗衣店打工的人都會參加這兩個行會之一,前者管理的范圍是曼哈頓、布朗士和澤西市的洗衣店,后者的范圍是布魯克林和新澤西州的Hoboken。
加入會員很簡單,隻需交5元(美元,下同)入會費,以后每月每人交25分(美分,下同)會費。兩個行會的總部都設在唐人街,對這個行業管理得很和諧。
行會最大功能是為行業定價
集成堂也叫紐約行會,總部在勿街28號,設有主席、秘書和兩個收費員。洗衣店行會的最大功能是為行業定價,確保會員之間不進行惡性競爭,大家都有飯吃,並且互相照顧。
在價格方面,行會規定:洗1件襯衫10分,內衣7分,手帕2分,袖子和衣領各2分。每家洗衣店必須遵守這些最低價格,可以提高價格,但不能壓低價格。如果擅自壓價,行會會立刻干涉,如果通過行會的影響力不能解決問題,那麼行會將告上法庭,例如以債務名義告上民事法庭,或以盜竊罪,甚至編個罪名告上刑事法庭。
華人洗衣店這麼多,怎麼保証不會互相搶生意呢?據說,華人洗衣業有一個規矩:3條街之內不能同時存在兩家洗衣店。據說這個行規是當時駐紐約的領事規定的。
行會在地盤上採取壟斷,來保護其會員。行會嚴格劃分每家洗衣店的地盤,如果另一個華人想在劃定范圍內再開一家洗衣店,行會會立刻出來阻止。如果現有的洗衣店不願意再有一家店來搶生意,行會會為其出頭,跟新來者交涉,如果對方越過規定的勢力范圍,行會將對其發出警告,讓其搬走。如果對方只是不懂行情,行會會買下其洗衣店,或如果對方頑固不化,行會會採取手段,像對付壓低價格的洗衣店那樣,直到將其趕走。如果新來者把店賣給行會,行會會把地址和街名注冊存檔,確保附近的洗衣店不會再受侵擾。買下這個洗衣店的錢,由行會成員共同分擔。
如果有人想把洗衣店賣了,他必須在行會和中華公所的布告板粘貼通告,具體描述洗衣店,以及地址、名稱,位於哪個州、哪個鎮、哪條街、門牌號多少。買洗衣店的人也必須把消息公諸於眾,包括店的地址、價格、如何付款。買家支付的頭款不超過10%的售價,其余90%的錢在行會總部,以及在中華公所代表的見証下還清。如果賣家欠了債,其債權人也在場,陳述被欠了多少錢,賣家必須先還清債務,才能把剩下的錢拿走。
成美堂的規章制度跟集成堂差不多,只是管理的范圍限於布魯克林、皇后區和Hoboken。它的總部設在勿街16號。成美堂隻認洗衣店,而不是經營洗衣店的人,如果洗衣店轉手給另一個人,接手的人必須繼續交會費。
一家洗衣店通常有一個或兩個業主,如果生意不太忙,可能業主自己打理,忙不過來時請個熟人當幫手。如果業務比較多,則兩個人合股經營。他們工作、睡覺、吃飯都在同個地方,年末的時候平分盈利。
如果需要找一個幫工,則1周支付給幫工8、10或12元,薪酬按照工作量而定。在洗衣店打工,不僅需要技能,還需要體力、耐力和手腳靈活。洗衣店除了支付薪水外,還提供住宿給幫工。通常,無論是老板還是雇工,都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而必須把手裡的活干完,有時候全天候工作,沒有時間休息。
一般來說,兩個業主經營的、沒有雇用外人的洗衣店,一年大概賺1000元,每個各分500元。如果把洗衣店賣掉,大約可以賣1400元。(林菁)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