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歐盟使團陽光學校學生在展覽開幕式上走秀。鞠輝/攝
中青在線布魯塞爾4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歐盟記者 鞠輝)當地時間4月26日晚間,歐盟“首都”布魯塞爾平靜安詳,緊鄰歐盟總部的中國文化中心內洋溢著一派賞心悅目的中國韻味。伴隨著精彩紛呈的旗袍走秀,“從上海到布魯塞爾:百年旗袍展”在這裡拉開了帷幕。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及夫人蔡瀟麗、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貝利亞,以及中歐外交官和歐盟各界友好人士200多人出席展覽開幕式。
張明大使在致辭時介紹說,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十九世紀中葉。隨著上海的開埠,城市經濟、社會生活、文化觀念、審美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旗袍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旗袍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國服。
張明表示,“讀懂中國”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希望歐洲各界朋友通過百年旗袍展和旗袍秀活動,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國情和民情,更好地感受中國的新發展新氣象,共同為促進中歐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貢獻力量。
作為本次百年旗袍展的主辦方代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介紹說,海派旗袍發祥於上海這座蘊涵著滄桑記憶又充盈著現代氣息的城市。中西合璧的款式、精良細致的裝飾、流暢曼妙的曲線、高貴典雅的氣韻,把海派旗袍的風姿永久地定格在中國服裝史的華美篇章之中。高春明說,旗袍早在50多年前就在國際時尚界初露頭角。1947年,時任英國王儲伊麗莎白公主在將要舉行婚禮時,意外收到了上海鴻翔時裝公司贈送的一件漂亮旗袍,公主特意寫了感謝信,此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轟動。同年,鴻翔公司精制的六款旗袍在芝加哥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銀獎。半個世紀后,在1998年巴黎秋冬服裝發布會上,著名設計師約翰•卡裡列奧以1930年代的上海旗袍為靈感來源,推出了立領、緊身、高衩的綢緞旗袍,再度引起世界時裝界的高度關注。中國旗袍一次次撥動了世界流行風尚的脈搏。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譚曙表示,作為2018中歐旅游年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從上海到布魯塞爾:百年旗袍展”必將為深化中歐人文交流添加濃墨重彩的一抹亮色。
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此次展覽所展出的旗袍,除了從上海收藏家珍藏的旗袍實物中遴選部分精華款式,還有依照七八十年前的“美人月份牌”圖式復原制作的服裝,以及由現代優秀旗袍生產企業“瀚藝服飾”帶來的一批富有時代感的海派旗袍,旨在讓歐洲觀眾全面了解旗袍發展的百年歷史,形象、立體、全方位地欣賞到旗袍的無限魅力。
在旗袍展開幕式上,中國駐歐盟使團的女外交官、外交官夫人、駐歐盟使團陽光學校學生,以及比利時華風漢服協會成員,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旗袍走秀,她們或雍容典雅,或風姿綽約,或乖巧可人,舉手投足之間,將中國旗袍文化的經典與魅力鮮活呈現,為觀眾們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應邀出席百年旗袍展開幕式的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貝利亞表示,中歐關系涵蓋廣泛,雙方不僅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而且在人文方面不斷加強交流互鑒。旗袍作為中國文化的鮮明符號,成為拉近中歐友誼的重要紐帶。通過欣賞旗袍以及其他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從而進一步促進中歐各領域交流合作。
西班牙駐歐盟外交官安東尼奧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今天的旗袍秀活動,生動展現了中國女外交官的獨特一面,令人耳目一新。她們不僅能在談判桌前侃侃而談,也能在紅地毯上翩翩起舞﹔她們既是中歐關系的建設者,也是中華文明的傳播者。
布魯塞爾英國小學校長懷特女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對旗袍展和走秀活動贊嘆不已。她興奮地說,這是她第一次現場欣賞旗袍走秀,中國外交官和孩子們的表演,完美呈現了中國文化的極致之美。懷特校長還表示,她將組織所在學校的小學生到中國文化中心參觀百年旗袍展,讓來自歐洲各國的孩子們更加直觀地領略中國文化,從而激發孩子們探索中國的濃厚興趣,培養中歐友好的種子。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