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菲律賓知名僑領蔡聰妙:“隻要是華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2018年04月18日17: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曾經答應過父親一句話:隻要是華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從父輩那裡繼承到愛國、愛僑、愛民的教誨,能為華人做的我都會去做。”菲律賓知名僑領、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在菲律賓,蔡聰妙的名字為華人社會所熟知。數十年來,蔡聰妙在促進中菲經貿交流、協助在菲華人方面貢獻頗多,並積極推動菲律賓的華文教育。

圖為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左一)在北京與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呂建中(中)會面。右為菲律賓工商總會理事長林何戈。受訪者供圖

圖為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左一)在北京與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呂建中(中)會面。右為菲律賓工商總會理事長林何戈。受訪者供圖

  “我在中國出生,很小的時候隨家人到了菲律賓。正因為經歷過華人出國打拼的困境,我才下定決心,有朝一日有能力了,一定要替華人多做事情。”蔡聰妙說,服務華人不限於商會的經貿往來工作,更要著眼於與華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事務。

  他舉例說,菲律賓移民局要求移民執行外僑身份卡制度,最初將身份卡的有效期定為一年,這意味著每名外僑每年需繳費50美元。“對於一個多子女移民家庭來說,這每人50美元每年會造成不小的負擔。聽說此事后,我就約見相關部長,要求對此條款進行協商調整。”在蔡聰妙的努力下,外僑身份卡有效期最終定為五年,為華人家庭謀得實惠和便利。

  “華人出門在國外,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華人社團此時就應該發揮作用,配合使館工作,讓華人在海外有依靠。”蔡聰妙說,“有時華人碰到了問題,但是不好意思來找我們,我的方案就是主動去‘找問題’。”蔡聰妙笑稱,他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助理“新聞上有沒有登華人遇到問題的消息”。

  蔡聰妙幼年時隨家人到菲律賓,成長、受教育於菲國,但他始終心系華文教育,熱衷於中文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少年時在菲律賓讀的學校華文教育水平有限,我就利用暑假到華校去‘蹭課’。”蔡聰妙說:“不管是《論語》、兒童心理學、數學還是《中國通史》,隻要是用中文授課就跟著聽,我的中文就是這麼學來的。”

  “菲律賓的華文教育水平現在提升了很多,這要感謝中國官方每年派幾百名華文教師到菲律賓,支持孔子學院的教學和建設。”蔡聰妙笑言與教育“很有緣分”--他擔任著菲律賓國立大學、中呂宋國立大學和福建華僑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董事。為了讓菲國主流社會更深入接觸和學習中文,他與福建師范大學合作興辦菲律賓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力促兩國教育和文化交流。

  也正因為蔡聰妙的“中國視野”,他於2016年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首個海外分會,即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蔡聰妙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與世界建立聯系的總和,是推進實現世界繁榮的中國方案。

  在蔡聰妙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機遇,不局限於商業,還廣泛蘊含在頻繁的民間交流中。“作為商會,我們不僅要努力推動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更要借助自身優勢促進兩國的民心相通。”

  蔡聰妙亦坦言,菲律賓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全面,這也為商會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他透露,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已經與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簽訂意向書,邀請菲律賓主流媒體記者來華參訪,“我們希望能有更多菲律賓人了解到真實的中國,更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以及菲中兩國的交往,這是我們商會的義務,也希望借此推動菲中兩國未來的友好交往。”(完)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