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印度洋島國毛裡求斯的華人故事:盼與中國共發展
2018年04月16日1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123

印度洋島國毛裡求斯有一張25盧比紙幣,上面印有一張華人面孔——朱梅麟。 邢翀 攝

 

中新網路易港4月15日電 (邢翀)印度洋島國毛裡求斯有一張25盧比紙幣,上面印有一張華人面孔——朱梅麟,他是唯一一位頭像照片印在外幣上的海外華人。

朱梅麟的孫子朱海發告訴中新社記者,爺爺祖籍廣東梅縣,1911年出生於毛裡求斯,是第二代華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組建中國人國土保衛隊,抗戰日本侵略者,二戰結束后出任立法委員會委員,隨后又當選國會議員,出任地區事務部部長,上世紀70年代他建議毛裡求斯發展加工出口業,促進了當地經濟騰飛。

朱海發說,爺爺在海外艱苦創業、積極行善受到了人民的愛戴,政府1999年發行了印有爺爺頭像的紙幣,他的姑姑朱志筠還是毛裡求斯駐中國大陸的首位女性大使,會普通話、上海話、廣東話、客家話等多種語言。

右一為曾繁興在一華人集會上。 邢翀 攝
右一為曾繁興在一華人集會上。 邢翀 攝

“他們是家族中的杰出代表,為毛裡求斯華人和毛中關系做出了貢獻,我們后代子孫都十分自豪。”朱海發說,受家族影響,他對中國感情深厚,每年都會定期與家人回梅縣探親,還專門到北京學習過漢語,妻子也來自於中國湖南。

朱海發在毛裡求斯從事外國企業來毛投資的業務咨詢,近年來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他也打算在中國大陸開設分公司。“中國發展越來越好,毛中兩國民間交流也日益頻繁,希望更多便利政策能夠出台,進一步提升兩國各領域交往。”

記者近日隨中國智庫察哈爾學會前往毛裡求斯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在毛裡求斯生活有2萬多華人,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毛裡求斯的法定公休日,每屆政府中都至少有一位華人部長,不少華人都有著和朱海發一樣的願望。

現年80歲的曾繁興在毛裡求斯華人群體中頗具影響力,他在擔任文化與藝術部長期間積極推動毛中文化交流,退休后還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推廣中華文化。2013年曾繁興被評為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中華傳統文化告訴我們要勤勞刻苦、助人為樂,因此才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推崇,我們為自己的中國血統感到自豪。”曾繁興說,當地華人非常高興看到祖籍國日益強盛,越來越多的華人青年對中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學習漢語,去中國留學工作,甚至結婚,這些都與祖籍國的發展密不可分。

“毛裡求斯是世界上多種族和諧共處的典范,中華文化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缺失,這道和諧共處的彩虹將不復存在。”曾繁興說,毛裡求斯需要與中國建立起長效溝通機制,抓住發展機遇,拓展未來與中國的合作空間。

中國前駐毛裡求斯大使、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高玉琛告訴記者,毛裡求斯華人對中國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絕大部分華人都到中國尋過根,他們在本地經濟政治地位較高,是推動中毛關系發展的重要力量。

“毛裡求斯盡管國家不大、人口不多,但一直與中國保持友好合作關系,中國與毛裡求斯是國家與國家、大國與小國互利合作的典范。”高玉琛說。

與此同時,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國人到毛裡求斯工作。仲群是毛裡求斯大學的一名漢語教師,她告訴記者,目前毛大有三四百人學習漢語,其中不僅有華人學生,其他族裔學生和老師都對漢語有很深的興趣,每周兩節漢語課都會爆滿。

此行中,察哈爾學會與毛裡求斯大學簽署協議,將提供獎學金,資助兩名毛大學生前往中國浙江省留學。一位名叫沙義德的華人學生告訴記者,他准備申請這一項目。“(中國)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相信通過親身體驗,我能夠學習到很多。”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