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南洋文化節凝聚僑心
2018年04月12日11: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以“共敘故鄉情·同圓中國夢”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成功舉辦,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昌籍僑胞和36家海外社團的僑界代表、國內知名企業和商會代表齊聚文昌。

位於海南東北部的文昌市是海南省的著名僑鄉,擁有文昌籍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20多萬人,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僑是文昌獨特的優勢,如何打好這手“僑”牌,是文昌當地政府一直以來謀求區域發展的重要課題。

放不下的鄉愁

華僑們放不下的鄉愁和對家鄉發展的期待,是南洋文化節舉辦的初衷。

曾經的文昌,交通不便,產業落后,但近年來,文昌的改變,華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他們回鄉創業、投資的熱情高漲,即便是已不會鄉音的新生代華僑,也找到了回家的寄托。

“文昌是我的故鄉,我想為文昌出一份力。”在南洋文化節上,作為第一個回海南投資的印尼華僑,李興福的感受最深,投資項目、捐助公益事業,彰顯的是一個游子的鄉愁與情懷。

“平地起高樓、椰鄉建新城。”香港同胞張學修總把這十個字挂在嘴邊,向身邊的同鄉們講述家鄉的巨變。從2004年回到家鄉投資,到如今10多年過去,張學修見証了僑鄉的發展。“現在的文昌和我剛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張學修說,通過南洋文化節向廣大海外僑胞展現出了家鄉變化,讓大家滿心歡喜,一來為家鄉的發展喝彩,同時也為文昌能夠舉辦這樣的活動而高興。

馬來西亞華僑林明珠坦言:“從南洋遍地是黃金,到家鄉遍地是機遇,華僑們回家,肩負著責任與榮耀。”身為新加坡海南會館秘書長的韓進元多次回到家鄉文昌。他說,1987年第一次回到文昌時,文昌還是一個落后的地方,現在,每年一度的南洋文化節時回到家鄉,看到文昌發展年年大變樣,非常高興。他建議文昌航天城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充分發揮僑胞在這方面的作用,更好地為建設文昌航天城服務。

鄉親交流合作的平台

南洋文化節是集招商推介、文化交流、旅游推介、體育比賽為一體的盛會,從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南洋文化節已成為文昌與海內外華僑華人溝通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展現文昌發展面貌。

南洋文化節這個舞台,華僑是主角。在許多華僑看來,南洋文化節所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家鄉的發展與巨變,更有遍地的機遇。

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杰在出席第六屆文昌南洋文化節開幕式上說:“文昌南洋文化節已成為海外鄉親交流合作的平台,這個平台增進了海外鄉親的溝通了解,推動了海外鄉親在多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身居海外的鄉親們時時刻刻關注著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特別是這幾年來,文昌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讓身居海外的鄉親倍感鼓舞和自豪。我們的根在文昌,隻要有益於家鄉的發展,我們都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文昌,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珠海市海南商會執行會長符明認為,通過南洋文化節的舉辦,海內外鄉親歡聚一堂,在感受濃濃鄉情的同時,也尋覓到商機。

廣東海商聯盟代表符雄表示,當前海南籍企業家在廣東從事的行業涉及互聯網、物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物流、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希望文昌能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承載多領域的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企業家回到家鄉投資。

助力文昌經濟發展

在本屆南洋文化節上,現場簽約項目9個,涉及旅游、高新科技、低碳工業、商貿服務業等產業。

數百年來,文昌華僑一直是文昌與世界聯通的紐帶和支點。文昌華僑愛國愛鄉,不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走出去的一代代文昌人始終心系桑梓,積極參與和支持家鄉的各項事業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捐資捐物折合人民幣近4億元,在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等方面為文昌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昌籍華人、老撾前副總理宋沙瓦·凌沙瓦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面貌、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鄉親對家鄉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他表示,文昌航天城的建設已做出重大部署,鋪前大橋、文博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將陸續建成,文昌將來的發展后勁十足,必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王勝說,要把文昌南洋文化節這個重要的地方窗口打造成為海南僑務公共外交的戰略平台,希望廣大僑胞和鄉親發揮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當好橋梁和紐帶,抓住文昌和海南新的發展機遇。

與會嘉賓紛紛看好文昌的產業發展前景。香港文昌社團聯會主席、創會會長雲海清在發言中表示,香港文昌社團聯會一直關心支持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加快家鄉發展,隻有聯合起來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群體效應。”他表示,企業家將在文昌航天城的建設中,“不遲到、不缺席、不掉隊﹔一如既往、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家鄉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目前,文昌市共有僑資企業47家,投資總額約9.55億美元,納稅總額2.53億元人民幣,為3100多名家鄉百姓創造了就業機會,含港澳在內的僑資企業已經成為推動文昌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有力助推了文昌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海南走向世界增添了動力。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