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8日,在中國傳統清明節之際,來自中、法、英三國的代表及旅法僑學界代表懷著庄嚴肅穆的心情來到法國北部索姆省的諾萊特華工墓園,憑吊長眠於此的884名中國同胞。法國總統府致信這次活動的組織者,表達馬克龍總統對一戰華工的致敬。
100年前,14萬余中國勞工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來到戰爭肆虐的歐洲。他們冒著炮火、疾病的威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事著繁重的工作。2萬多人最終失去生命,埋骨他鄉。諾萊特華工墓園是華工埋葬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駐法大使翟雋在致辭中表示,一戰結束100年后的今天,喚起對一戰華工的記憶、重溫這段歷史顯得無比重要,因為他們的遭遇啟迪著我們未來的路。在緬懷戰火中逝去同胞的時候,我們才更能體會到和平的珍貴。100年后的今天,人類文明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戰爭並未因此銷聲匿跡。在世界很多地方,無數的人還在因為戰爭和沖突流血犧牲,流離失所。緬懷一戰華工同胞,使我們維護和平的決心更加堅定,也更加認識到要消弭戰爭,首先要消除導致戰爭的傲慢、偏見和仇恨。
翟雋表示,紀念華工同胞,也是重申實現民族復興的誓言,還要把今天的中法關系發展得更快更好。作為第一批定居法國的華人,他們和他們的后代是中法關系的最早參與者,一戰華工的歷史已經成為中法共同的記憶。
翟雋感謝法國政府和各界對一戰中國勞工的積極肯定和懷念,也感謝法方長期以來對華工墓園維護的重視,並為此做出積極貢獻。
法國政府官員高度評價一戰華工為法國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積極評價旅法僑界為保存、傳承一戰華工歷史所做的努力,表示華工墓園已經成為中法兩國人民從上世紀初起結下的兄弟般情誼的象征,華工值得法國永遠銘記。“在一戰勝利百年的今天我們審視這段歷史更加珍貴,今天的紀念不但讓后人了解和記住這段歷史,也是推動中法關系繼續前進的動力。”
法國華裔國會議員陳文雄代表法國國民議會向長眠於此的華工致敬,對他們為世界和平、中法友誼所做的貢獻表示敬佩和懷念。他們是中法友誼的基石。我們將繼續為中法友誼作出新貢獻。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代表旅法僑學界向華工先輩致敬。他表示,今天紀念華工一是為了不忘歷史,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二是激勵大家為維護和平做貢獻,三是積極發展中法、中歐友誼,以此告慰先輩。
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協會會長陳建青表示,近2萬名華工永遠倒下了,長眠在這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我們的兄弟,我們的戰友,不管他們來自何方,不管他們做什麼工作,隻要他們上了戰場,他們就是真正的戰士,真正的英雄。我們將年復一年,永不間斷地為他們舉行悼念活動。我們更要讓他們用生命鑄造的和平燈塔,永遠照耀著世界未來前進的道路。讓更多的旅法僑胞和法國民眾了解他們的歷史,特別是年輕一代,緬懷他們的英靈,銘記他們的貢獻,傳承遺志,奮發圖強。
華二代代表丹尼埃爾表示將讓年青一代了解並記住這段歷史,共同為中法友誼、世界和平作出獨特貢獻。
英聯邦戰爭公墓管理委員會主任卡爾·利弗西齊也代表英國政府向華工表示致敬,一戰華工中有近10萬華工是屬於英國政府管理,因此,他們也是中英友誼的基石。他表示將努力管理好這塊墓園,讓前來瞻仰的人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在軍樂聲中,各界代表向華工墓地敬獻花圈。前來紀念的各地民眾則向墓碑前獻上玫瑰花,以表哀思。
獻花結束后,大家默哀一分鐘,向華工致敬。在法中英的國歌演奏聲中,紀念活動落下帷幕。
據法國文教基金會主席丁偉星介紹,經過百折不撓的努力,旅法僑界將在通向墓園的路上修建一座中式牌坊,在墓園附近修建一座華工紀念館的願望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為人們緬懷歷史,紀念先人提供方便。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兩國與當時的中國北洋政府簽訂募工合同,14萬余來自山東、天津、河北、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國勞工被派往歐洲,從事修路架橋、挖建戰壕、裝卸彈藥、農業生產等工作。1917年中國對德宣戰后,部分華工赴前線作戰。戰后,多數華工因約期未滿而留下清理戰場。
據統計,最終約有2萬名華工死亡或失蹤,3000多人定居法國,其余華工於1919年秋至1922年春陸續返鄉。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現有華工公墓69處,其中法國32處,共有1874人葬於法比兩國。諾萊特村華工墓園是歐洲最大的一處,建於華工營地舊址之上,安葬了884名中國勞工,其中以山東人氏居多計有590余人。
旅法僑界自上世紀80年代發現墓園后,開始在清明節或一戰停戰日舉行悼念活動,並為華工正名而奔走,終使這段歷史昭白天下。
此次紀念活動由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協會和“一戰華工紀念委員會”共同主辦,旅法僑學界協辦。
中國駐法大使翟雋、領事部主任陸青江參贊,法國國會議員、法中友好小組主席陳文雄,索姆省副省長、議會主席、英聯邦戰爭公墓管理委員會主任、努瓦耶勒市市長等中法英要員以及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協會會長陳建青、全法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主席劉源輝等旅法僑學界代表、當地群眾共400余人參加了悼念活動。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