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得很平靜,沒什麼痛苦。我知道,她很高興終於能夠與我父親團聚。”4月6日晚,“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之妻陳香梅女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華盛頓舉行,女兒陳美麗對記者回憶了她去世前的最后情景。
當地時間3月30日,因中風后出現並發症,陳香梅在華盛頓家中不治去世,享年94歲。
4月6日傍晚,手持白菊前來吊唁的當地民眾絡繹不絕。人們向鮮花簇擁間的陳香梅致最后的道別。遺體兩側擺放著兩幅油畫,一幅是身著白裙、眼神溫暖的陳香梅,另一幅是身著軍裝、容貌俊朗的陳納德。靈堂四周的花圈上寫著“祈願深深的愛化作生命的陽光和雨露”等緬懷之詞。
83歲的老中醫吳世華拿著1994年與陳香梅的合影照片告訴記者,1992年剛搬到華盛頓,他就去陳香梅家中拜訪這位老僑領,“愛國”是多年來他對陳香梅最深刻的印象。
稱呼陳香梅為“慈母”的美中文化交流促進協會會長孔太和,用“留”和“走”形容她的一生。“在日本侵華戰火紛飛的年代,她選擇留在中國大陸。之后她不停地走,走到前線,結識了陳納德將軍﹔在美國,她為華人參政到處奔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后,她又積極為兩岸奔走,為‘三通’作出貢獻。”
出生於北京的陳香梅,20歲時作為中央社的戰地記者採訪“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並與之相熟。二戰結束后,兩人在上海重逢並於1947年結婚。此后,陳香梅的名字就與“飛虎隊”一同成為了傳奇。
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陳納德的外孫女尼爾·凱樂威表示,陳香梅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我非常敬佩她”。她對美中關系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始終致力於為中美架設溝通的橋梁。
退役美軍少將、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主席詹姆斯·懷特黑德表示,他與陳香梅相識於2006年籌建“飛虎隊”紀念館之時。“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陳香梅時,她非常高興,並傾盡全力為我們聯絡中美雙方人士。”值得欣慰的是,“飛虎隊”紀念館及遺址公園已於3年前落戶廣西桂林。
在懷特黑德看來,陳香梅就是“歷史”。“當你翻開中美關系的歷史時,你會發現陳香梅,也許她不在顯眼的位置,但她總會出現在那裡。”
1958年陳納德病逝后,陳香梅定居華盛頓,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積極參與中美交流事務。1981年陳香梅回到闊別約半個世紀的北京,與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見面。此后,她還曾帶領部分美國“飛虎隊”老兵與家屬代表重回中國故地。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陳香梅頒發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在發給陳香梅親屬的唁電中稱,陳香梅顧問傳奇的一生,與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強、中美友好交往和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重大事件息息相關,展現了海外華人自強不息、樂觀奮進、開拓進取、勇於擔當的良好形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稱她長期以來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和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活躍於美國政界和外交界的陳香梅,也成為華人參政的一個范例。她曾擔任共和黨全國財政委員會副主席,在尼克鬆1968年競選美國總統期間是著名的女性籌款人。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曾稱陳香梅是一位在華盛頓政治圈內因可以接近及影響美國總統及外交政策而聞名的女性。
特朗普競選總部紐約州亞裔聯絡官邱猛龍等人專程從紐約趕來參加陳香梅的葬禮。他稱陳香梅“多年來指導並激勵美國華人參政,為所有美國華人未來一代鋪路”。
美國衛生部副助理部長林元清感佩陳香梅在美國對華人的貢獻,“這三四十年來,在華府,陳香梅是我們華人的一個精神支柱。希望華人朋友能夠學習陳香梅女士的精神,繼續在美國為我們所有人的福利奮斗”。
(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