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新聞社、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共同組織的“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美麗四川行”活動於25日走進廣元旺蒼,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的25家華文媒體代表參觀了“明前茶”的採摘和制作過程。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正在了解旺蒼茶產業發展情況。 岳依桐 攝
旺蒼縣位於川北米倉山南麓地帶,是古巴蜀民族的聚居地。這裡的老百姓很早就有種茶、制茶的傳統經驗,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積,民間出現了“舍茶”、“煎茶”、“藥茶”、“油茶”、“祭茶”、“相親茶”等不同習俗的飲茶方式。
清明將至,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的茶農們紛紛走進整齊開闊的茶葉田,將細嫩的黃茶嫩芽採摘下來,再進行攤晾、殺青、揉捻、鑄形、干燥、提香……經過一系列純手工工序制成的“明前黃茶”,是旺蒼最貴的茶葉,一斤茶葉價格最高可達12000元人民幣。
據悉,廣元黃茶的“天價”是因為其品種獨特、產量稀少。廣元黃茶是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森林覆蓋率65%以上,終年雲霧繚繞的中高山上經過標准化種植、採摘和精心加工而成。
據介紹,目前廣元黃茶栽培面積近4000畝,年產量1000多斤,單斤市場售價過萬元,被譽為“黃金茶”。“旺蒼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黃茶的高品質和稀缺性決定了其高定位,生產方式的獨特也為品牌發展帶來了優勢。”美國《神州時報》採編主任李宏毅表示。
“我是第一次接觸黃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規模的黃茶種植地。”美國《亞省時報》社長甄凱嬰表示,旺蒼縣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生態環境,發展了適合的產業,這是對優良生態資源的合理利用,既打造了好的產品,又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增收的途徑。
“這種以特色農產品為基礎,建設產業園區為龍頭的生產方式,讓我覺得非常不錯。”李宏毅認為,廣元在打造黃茶品牌的過程中,帶動人民參加進去,讓他們成為產業鏈的一部分,學會相關的技術,這是一種新型的技術脫貧方式。“通過參與提高了人們的積極性,不僅提高了扶貧的效率,對地方特色產品的發展也十分有幫助。”(責編:宗哲、任雨諾(實習生))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並非用作商業用途,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轉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