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 /> 華人導游提升能力是關鍵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華人導游提升能力是關鍵
2018年02月05日13: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517771986036_1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修改后的日本《口譯導游士法》於1月4日正式施行。這標志著即使沒有此前所必須的國家口譯導游資格及地方口譯導游資格,在日導游也能面向訪日外國游客提供有償的口譯導游服務。

  持証導游緊缺

  據日本觀光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旅游市場消費額飆升至創紀錄的4.4萬億日元(合4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中國游客的消費額佔日本旅游市場消費總額的1/3以上。然而,在訪日游客數量猛增的背景下,導游不足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在日本,外語導游和律師、醫生一樣,都需經過國家級考試。除了要精通外語,導游還必須熟知相關的日本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知識,需通過筆試、口試等多個環節考核,所以真正擁有資格認証的中文導游很少。

  在其他國家,情況也大致如此。

  在泰國,外籍導游都是“黑導游”。泰國《旅游業及旅游從業者法》明確規定,泰國導游必須為泰籍人員,而且必須持有導游証﹔在歐洲,中國出境游熱潮給歐洲當地華僑華人帶來工作機遇,但導游從業者培訓不足、缺乏合法資質等問題仍有待解決,這些都導致合格中文導游人數不足﹔在南非,隨著中國游客越來越多,南非中文導游極度缺乏,旅游部門已緊急開設華語導游集訓中心……

  幾家歡喜幾家愁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日本政府修訂《口譯導游士法》的原因主要是訪日外國游客大幅增加,外語導游業務方面出現供需失衡。截至2017年4月,日本約有2.3萬人獲得口譯導游資格,合格率隻有20%左右,而且其中英語導游佔67.8%,需求高漲的中文導游僅佔12%。

  此外,持有口譯導游証的人普遍集中在首都圈及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的大城市,但外國游客的旅行目的地卻涵蓋日本各地。

  該修訂法案實施后,在日本業內人士中“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方面,已持有全國口譯導游資格的人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認為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資格含金量被拉低﹔另一方面,原先的沒有資格証書的導游們則歡欣鼓舞,從此以后終於可以合法從業。

  曾在日本從事導游行業的李旻婧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去日本旅游的中國游客大都並不在意導游是否有資格証,他們更在意導游能否為他們提供好的服務。

  “大多數游客更傾向於找女性導游。一是相比於男性,女性更細心、更細致﹔二是當游客買東西購物時,女性導游能給出更好的參考意見。”此外,會不會玩兒也是被看重的一點。李旻婧認為,如今,中國游客已經過了“爆買”的階段,更傾向於一種文化的深度游。比起購物,游客們更想了解、體驗日本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華人的優勢變得明顯。

  李旻婧表示,“很多中國人來日本旅游更願意找中國的導游。首先,交流方面沒有障礙﹔其次,同為中國人,對於事情的看法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更相近。這對於此前未能取得導游資格認証的華人們來說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另一方面,對於好不容易取得資格認証的導游們來說難免有失公允。取消了導游資格認証后的日本旅游市場競爭壓力和管理難度加大,有証導游的優勢被弱化。

  打鐵還需自身硬

  隨著日本解禁導游資格考試,一些問題也接二連三浮出水面。

  國內知名旅游專家魏小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導游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取消導游資格考試,導游的素質難免會因此下降。”魏小安認為,可以適當降低考試難度,讓更多人通過考試,取得正規導游資格。

  李旻婧也認為,“無証導游和有証導游比起來,在業務能力上是參差不齊的。通過資格考試、有導游証的人,他的業務基本知識都是過關的。但像‘黑導游’,他能給游客講解到什麼程度,就全憑平時的積累和自覺。”

  日本第二大旅行社HIS從1月起開始在其網站上為訪日游客和當地向導進行匹配服務,訪日游客可在該網站尋找導游。該旅行社還為登記的口譯導游設置了5顆星評判標准。如果從業者出現惡劣行為,將會被取消登記。

  日本政府方面表示,將繼續維持導游的考試制度,培養更優秀的導游人才。日本觀光廳也將對一些地接旅行社實施注冊管理,建立指導和監督制度,防止不良導游增加。

  隨著在日導游從業門檻的降低,在日華人導游的工作無疑有了更好的保障和更多的發展空間。在打破導游資格証書這一層天花板之后,在日華人導游能否獲得更好的發展,其自身的能力和專業素養成為關鍵。隻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