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昌鈺在綜藝節目錄制現場朗讀他寫給孫子的信。
鐘 欣攝
“親愛的友力,我要告訴你的是,永遠不要忘記,你是一個中國人,你的祖父就是我,叫李昌鈺﹔你的祖母叫宋妙娟﹔你的曾祖母叫李王岸佛。我們的老家在中國江蘇省如皋市……”
被譽為“當代福爾摩斯”“華人神探”的刑事鑒識學專家李昌鈺參加了綜藝節目《謝謝了,我的家》錄制,談家風、家訓,給今年13歲的孫子送出10年后的寄語。
回憶往事
李昌鈺生長在一個有13個孩子的家庭中,家長特別重視教育。他回憶兒時,父親每天工作忙,但經常抽查功課。母親雖初中沒有讀完,還是泡一壺茶,一邊補衣服一邊看著孩子做功課。“這是一個很甜蜜又很感人的畫面。”
父親逝世后,獨自撫養13個孩子長大的母親時常叮嚀,再怎麼難,也要看得起自己。“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很多人以為我是天才,事實上每個案子我都仔細研究,反復研讀過無數次資料,這些都成為經驗和知識的累積,”李昌鈺說:“我和媽媽很像,她年輕時為了我們,從早忙到晚,到了100多歲還是,我也是這樣,每天做一點事情,有一些成就感。”
李昌鈺博士畢業后,母親也沒有放鬆要求,告訴他做事不只是為了自己,也要為美國的華人進入主流社會,開創一條出路。
重視家教
李昌鈺夫婦育有一對子女。雖然從小生長在美國,但他們都會講中文。
李昌鈺說,教育孩子,也是延續媽媽的方法,每天晚上和孩子們一起做功課、復習、談話。“我兒子現在還保持著中國家庭的習俗,每個星期、過年過節都會來看我們。”
李昌鈺的孫子“友力”,也開始學習中文,還練習中國功夫。李昌鈺表示,希望孫子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將來長大了,能回故鄉看看祖父生長的地方。
江蘇如皋有世界上第一個刑偵科學博物館——李昌鈺刑偵科學博物館。前兩年,李昌鈺牽頭召開的中美司法鑒識科學教育研討會、國際司法鑒識和教育研討會連續在如皋舉辦。
李昌鈺表示,這是把家鄉帶到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到故鄉。“我希望我的孫子不要忘記這些,要了解他是中國人,要愛著中國。”
寄語后人
談及當下,李昌鈺認為,新一代海外留學生、華僑華人所處的環境已與當年有很大不同。“我小時候跟著媽媽去了台灣,那時美國經濟比較發達、學術進步,我后來也選擇了去美國。”
“如果我選擇留在台灣,也許不會有今天在鑒識科學方面取得的小小成就。”李昌鈺說。但他也表示,國外並不是“天堂”,比如美國就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華人要在以白人為主的社會立足,也更為困難。
隨著大陸發展越來越好,李昌鈺注意到,已有不少在海外留學的大陸、台灣、甚至世界各國的年輕學生,想去大陸尋找好的就業、發展機會。
他也提出擔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中可能會出現更多“拜金主義”傾向,認為成功就是賺錢。“我希望年輕人能夠了解,為社會服務、做貢獻,有時候比賺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