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據《歐洲時報》報道,十年前,《歐洲時報》推出過一次特別系列:歐洲華商風起雲涌建商城。這篇報道見証了歐洲華人商城的興盛時期:從歐洲北部的英國、瑞典到最南端的西班牙、意大利,整個歐洲都掀起了一股興辦中國商城的熱潮﹔在法國,位於巴黎北郊的大型批發商業中心的商城一個接一個,儼然形成了歐洲最大華人商圈﹔在德國,共有中國商城20多家,特別是柏林、法蘭克福等城市,還出現多家中國商城並存的局面。
十年過去了,經歷了幾次經濟危機的華人商城,今天怎麼樣了呢?
在法國巴黎時尚中心,除了自有品牌,還有創業理念,升級空間。恆通集團董事局總裁胡奇業說,時尚中心是華人商城多年發展的一個“結晶”,它的建成和運營有其獨特的意義,商城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胡奇業說,他們對入駐商家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抬高了門檻。商家除了要有實力,還要有品牌,有潛力。其實,這也是一次洗牌,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同時,也倒逼華商對自己的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華商的年輕化,是我最感到自豪的。”胡奇業說,“‘華二代’開始走向前台,300個入駐商家中,大多數‘老板’平均年齡都在25歲左右,他們大都受過高等教育,熟悉歐洲文化、法律,更加重視品牌,重視開發自己的產品。從‘走量’到‘品牌’,這是一個飛躍。”
新一代的華商更加注重宣傳自己的品牌,這些都是搭建網絡平台的基礎。胡奇業說,我們要打造一艘“華商旗艦”。
法國忠興集團董事長吳忠說,老華商不僅要向年輕一代學習,更應多看看中國國內的先進企業,積極開展跨界學習。此外,主要依靠貿易及服務業起家的華商還應著重考慮如何有效地與資本市場對接。老一代華商在轉型大趨勢面前,要揚長避短,務實進取,這樣,華人的事業才會在新時代水漲船高,實現更大的發展。
在2018年法國及歐洲經濟回暖的良好形勢下,相信華商將從新起點站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