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國寶”回歸中國。知名僑商、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日前向北京故宮博物院捐贈了《絲路山水圖》。這幅明代長卷於上世紀30年代流失海外,由許榮茂出資2000萬美元購得后無償捐贈。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
長期以來,以華僑華人為主體的“海外軍團”通過多種方式為國寶奔走,促文物回歸。
比利時華人吳培20多年來一直從事外銷瓷收藏。2014年,他耗資百萬將珍藏的1000件瓷器運回國內,在江蘇如皋創辦“明清外銷瓷展覽館”。吳培透露,將所藏瓷器運回國內,一方面可以通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外銷瓷,另一方面,可以助力學術研究。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不少海外華人收藏家將自己畢生所藏捐贈給中國國內博物館,這成為文物“回流”的重要渠道。除個人捐贈之外,也有許多華人利用自身便利條件,在流失文物的追討中積極斡旋,助力文物回歸。
2015年,福建三明市陽春村被盜的章公祖師肉身佛像現身匈牙利某展覽中,隨即引爆輿論,當地村民踏上文物跨國追索之路。匈牙利華人李震是相關追討事宜的海外聯絡人。
為確認佛像就是陽春村被盜文物,李震等人多次到博物館現場觀察辨認,並向荷蘭駐匈牙利大使館遞交了請求荷蘭政府幫助佛像回歸的請願書。此外,他還兩次就此事前往荷蘭,在當地進行相關宣傳活動。
在助力文物回歸過程中,海外僑胞不僅“單兵作戰”,還採取“集體戰術”。由華人發起成立的收藏家協會、文物保護促進會等廣募資金,多渠道助力“寶物”重返華夏大地。
2004年至今,由旅美華人招思虹組建的“金山之路”讀者團隊已先后讓5000余件文物重新回歸中國。“我們團隊的宗旨是‘盡一份力,發一份光’,當好守責的‘匹夫’”。招思虹如是說。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得到了廣大海外華僑華人無私的贊助和支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華僑華人表示敬意。相信在越來越多華僑華人的助力下,將會有更多文物踏上歸途,重新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