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麗水學院書記廖思紅給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令狐萍教授頒發麗水學院名譽教授聘書 韋丹輝攝
圖為第二屆國際移民與海外華人麗水論壇現場 韋丹輝攝
12月9日的浙江麗水,麗水學院音樂廳的融融暖意阻擋住了初冬的寒冷。在這裡,由麗水學院華僑學院承辦的第二屆國際移民與海外華人麗水論壇召開,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0余位學者與嘉賓參加了此次會議的開幕式。開幕式后,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著“‘一帶一路’視野下僑商回歸與麗水‘大花園’建設”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發表了論文並進行了深入討論。
僑鄉麗水 浙江花園
佔浙江陸地面積1/6的麗水是浙南華僑的發源地,老一輩華僑憑著“菜刀、剪刀、剃頭刀”,以廚師、裁縫、剃頭匠三個行業先后在日本、歐洲立足,並不斷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共有四十多萬辛勤的麗水人分布在世界一百二十多個國家,是最具影響力的華僑團體之一。在傳統時期,麗水的山山水水造成生存上的困難是麗水人遠赴異國謀生的原因,而現在,綠水青山則成為了麗水發展的最大財富。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浙江省提出了“大花園”建設,發展生態經濟,實現麗水等地綠色崛起。綠水青山和華僑是麗水重要的兩項資源,麗水的綠水青山同樣是麗水華僑的綠水青山,我們關注華僑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的同時,如何發揮華僑資源優勢,為麗水“大花園”建設添磚加瓦,這也是提出本次會議主題的目的所在。
僑商回歸 麗水方案
此次圍繞“僑商回歸與麗水大花園建設”這個大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提供了許多接地氣卻又具有國際視野的對策建議。有的學者認為,未來的“僑商回歸”很多會以外資的姿態進入中國,也可能較重視知識或技術轉移。
因此,招商引資的成敗在於引“智”,引智能進一步保証中國內部或中國對外投資的低風險以及市場安全度與成熟度。
也有的學者提出“兩山”理論為僑商歸國興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為了更好發揮僑商作用,必須優化僑商服務環境,助推綠色金融快速發展,同時,推進僑商發展康美產業、爭當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者和引領者。以往學界對於浙江“僑商回歸”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溫州,對麗水這個華僑人口約佔浙江1/4的城市關注很少。當前麗水特別是青田僑商回國投資的趨勢興盛,回國投資的僑資企業共491家,其中在浙江省內佔了83.7%。麗水的僑商回歸值得進一步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僑務工作者的關注。
華僑研究 全球視野
與會的專家學者研究的范圍涉及英國、巴西、法國、印尼、俄羅斯、柬埔寨、美國、泰國等不同國家的海外華人,探討內容涵蓋了華人社區建設、社團演變與轉型、華人文化認同與傳承、華人公會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等內容。大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華僑華人群體對海外社會的影響將更為深遠。把握海外華人社會的新變化、新趨勢,把研究當代海外華人問題放置於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就必須跳出傳統華僑研究的范式,更多地運用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國際關系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跨學科研究。同時,目前學術界對新生代移民的了解和研究尚不充分,急需開展更深入細致的田野調研工作,針對海外華人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展開具體分析,才能把握海外各地的華僑華人不同的文化特征,更好的引領他們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發揮獨特作用。新時期華僑研究的拓展勢將致力於更好地讓“世界看見中國”以及講好“中國故事”。
本次會議是繼去年首次舉辦國際移民與海外華人麗水論壇的第二屆,體現了新時期僑商回歸研究的最新成果。